《送司空神童》

时间: 2025-01-04 06:23:47

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

暗写五经收部秩,

初年七岁著衫衣。

秋堂白发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

独向凤城持荐表,万人丛里有光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司空神童
——王建〔唐代〕
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
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著衫衣。
秋堂白发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
独向凤城持荐表,万人丛里有光辉。

白话文翻译:

在杏花盛开的庭院里授课时,不忘在庭中追逐飞舞的蝴蝶。
暗中研习五经,努力争取名次,年幼时七岁便穿上学士的袍子。
秋天的讲堂里,白发的老师与你告别,走在古巷中与你的旧友相伴归去。
独自前往凤城,捧着推荐的表文,在万人的人群中彰显光辉。

注释:

  • 杏花坛:指的是盛开的杏花园,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
  • 授书:传授书籍知识,表示学习。
  • 不废:不放弃、不懈怠。
  • 中庭:指庭院的中间部分。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
  • 收部秩:指获得官职或学位。
  • 初年七岁:指七岁就开始学习,表现出早慧。
  • 秋堂:指秋天的教室。
  • 白发先生:指年长的老师。
  • 青襟:指青色的衣襟,象征书生气质。
  • 凤城:指长安(今西安),古代的文化中心。

典故解析:

  • 五经:是儒家经典,代表了古代汉族文化的精髓,学习五经是士人追求的目标。
  • 青襟:古代文人常常穿青色衣服,代表着书生的清高和志向。
  • 凤城:象征着理想和追求,凤求凰的传说也常与高洁的理想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维仲,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场景与人物情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友谊与学问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建年轻时,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以司空神童为题,是对他的寄托与期望。

诗歌鉴赏:

《送司空神童》通过对学习与友谊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诗中开篇以“杏花坛上授书时”引入,描绘出春日美景与学习氛围,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追求。接着,通过“暗写五经收部秩”,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与努力,强调了早慧的孩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后半部分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既有对老师的敬重,也有与旧友重聚的温情。最后,独自前往凤城的形象,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光辉的决心。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象丰富,既有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杏花坛上授书时:描绘温暖的春日,学习的场景。
  2. 不废中庭趁蝶飞:表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暗写五经收部秩: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显示出学子努力的决心。
  4. 初年七岁著衫衣:突出早慧,暗示着未来的成就。
  5. 秋堂白发先生别:告别老师,展现尊师重道的情感。
  6. 古巷青襟旧伴归:与老友相聚,体现友情的珍贵。
  7. 独向凤城持荐表:独自前行,追求理想。
  8. 万人丛里有光辉: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展现出自信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杏花”比喻学习的美好环境。
  • 对仗:如“秋堂白发”和“古巷青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凤城象征着理想追求的目标。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求学的乐趣与友谊的珍贵,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采与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坛:象征春天和学习的美好。
  • 白发先生:象征着智慧与经验。
  • 凤城:象征理想与成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经”有哪几部?

    • A. 诗、书、礼、易、春秋
    • B. 诗、书、论、易、春秋
    • C. 诗、书、礼、易、大学
    • D. 诗、书、礼、易、春秋、大学
  2. “杏花坛上授书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感慨
    • D. 开心
  3. 诗人对“白发先生”的态度是?

    • A. 不屑
    • B. 敬重
    • C. 疏远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王建的《送司空神童》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有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但王建更侧重于人际关系与学业的描绘,而李白则表现出壮志凌云与自然的壮丽。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理想与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文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