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时间: 2025-01-19 19:52:45

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作者:张九龄
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开故国时的惆怅与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征途的缓慢,离开故乡的心情沉重,路途弯曲,情感随着北方的风帆飘摇。故人对分别的怜惜,像旅雁在归时的渴望。岁末时节,已无芳草相伴,寄托思念的对象又将何处可寻呢?

注释:

  • 征骖:征途上的马车。
  • 靡靡:形容疲惫不堪或情势缓慢。
  • 情摇北上旗:情感随北方的船帆摇曳,指思念故土的情感。
  • 旅雁:指候鸟,象征离别与归来。
  • 岁晏:年末,指时间的流逝。
  • 芳草:美丽的草木,象征着希望和情感寄托。

典故解析:

  • 旅雁:在古代文学中,旅雁常常象征离别和归乡,表达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 岁晏:常用于表达时间的流逝及即将到来的新年,寓意着新的开始与旧事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厚,号少穆,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常表现出对故国的思念和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九龄出征途中,面对离乡背井的境遇,诗人通过描绘路途的艰辛和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情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张九龄的《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爱恋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征骖稍靡靡",道出了旅途的艰辛与缓慢,仿佛是在说,离开故国的心情是如此沉重;"去国方迟迟"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的"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描绘了旅途的曲折与思念的情感,诗人将情感寄托于北方的船帆,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故人对别离的怜惜,"故人怜别日",反映了友谊的深厚与珍贵;而"旅雁逐归时"则借用了自然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归乡的急切与渴望。

最后两句,"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在岁末之际,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芳草已无,思念又将寄托于何处,给人以深刻的反思。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敏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征骖稍靡靡:旅途的马车行驶缓慢,暗示离别的沉重。
    • 去国方迟迟:离开故国的心情沉重,回归之路漫长。
    • 路绕南登岸:路途曲折,南方的岸边让人心生惆怅。
    • 情摇北上旗:思念之情如同北方的旗帜随风摇动。
    • 故人怜别日:老朋友对离别的惋惜,增添了离愁。
    • 旅雁逐归时:旅途中如同候鸟,渴望归乡的心情。
    • 岁晏无芳草:年末时节,已无芳草相伴,显得孤寂。
    • 将何寄所思:思念之情无处寄托,表达了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北上之旗,形象生动。
    • 拟人:让"故人"和"旅雁"具有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岁晏无芳草"与"将何寄所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强烈的乡愁情怀。

意象分析:

  • 征骖: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离别的痛苦。
  • 北上旗:代表思念与希望,寄托对故土的向往。
  • 旅雁:象征归乡的愿望,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芳草: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暗示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征骖稍靡靡”意指什么?

    • A. 旅途按部就班
    • B. 旅途缓慢疲惫
    • C. 旅途欢快兴奋
    • D. 旅途急速前行
  2. “情摇北上旗”中“情”指的是什么?

    • A. 行程
    • B. 思念
    • C. 风
    • D. 友谊
  3. 诗中“岁晏无芳草”表达的情感是?

    • A. 希望
    • B. 欢快
    • C. 孤独与无奈
    •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张九龄的《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有离别的主题,但张九龄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