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发道中寄远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日夜乡山远,秋风复此时。
旧闻胡马思,今听楚猿悲。
念别朝昏苦,怀归岁月迟。
壮图空不息,常恐发如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夜以继日地行走,故乡与山的距离愈发遥远,正值秋风起时,思乡之情愈加浓烈。曾经听闻胡马思念故乡的情景,如今自己却在楚地听到猿声悲鸣,愈感离别的苦楚。离别的苦痛伴随着朝夕相处的回忆,而归乡的日子却显得漫长而缓慢。虽然心中有壮志雄图,但总觉得时间在悄然流逝,白发早晚会如丝般悄然出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乡山:故乡的山,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 胡马:指的是北方胡人所骑的马,象征着思乡之情。
- 楚猿:楚地的猿猴,常用来象征离别的悲哀。
- 岁月迟:时间过得慢,感慨归乡的漫长。
- 壮图:指壮志、宏图。
- 发如丝:形容头发渐渐变白。
典故解析
- 胡马思乡: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 楚地猿声:楚地以其猿声而闻名,常用来表现哀伤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唐代诗人,字子寿,号闻道,晚号惟白。他以诗词、书法、政治才能著称,曾任高官,个性温厚,深受后人喜爱。张九龄的诗风优雅,常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观为主。
创作背景 《初发道中寄远》创作于张九龄离乡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唐代士人对个人理想与归属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日夜乡山远,秋风复此时”,以日夜和秋风的变化引入思乡之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接下来的“旧闻胡马思,今听楚猿悲”,将思乡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生动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念别朝昏苦,怀归岁月迟”则将离别的痛苦与归乡的期待进行了对比,情感愈加浓烈。最后两句“壮图空不息,常恐发如丝”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时间的无奈,感受到壮志未酬而年华渐逝的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夜乡山远:日夜之间,故乡的山愈发遥远,暗示了距离与思念。
- 秋风复此时:正值秋风起时,增加了思乡的情感,秋天通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
- 旧闻胡马思:听闻胡人之马思念故乡,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
- 今听楚猿悲:如今听到楚地猿声悲鸣,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
- 念别朝昏苦:思念离别的痛苦贯穿于日夜。
- 怀归岁月迟:归乡的日子显得漫长而缓慢,增加了思乡的愁苦。
- 壮图空不息:心中虽有宏图壮志,但感觉遥不可及。
- 常恐发如丝:常常恐惧白发渐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夜”与“朝昏”,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楚猿悲”,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增加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苦涩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士人对理想与归属的追求,体现出深厚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山:象征故乡,代表着亲情与归属感。
- 胡马:代表游牧民族的思乡情怀。
- 楚猿:象征孤独与悲哀,表现离别的苦闷。
- 秋风:传达时节的变化与思念的加深。
- 岁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胡马”指的是哪个地区的马? A. 南方
B. 北方
C. 西方
D. 东方 -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个意象? A. 秋风
B. 楚猿
C. 乡山
D. 胡马 -
诗歌中,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主要体现在那一句? A. 日夜乡山远
B. 怀归岁月迟
C. 壮图空不息
D. 念别朝昏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送别》王之涣:同样描写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初发道中寄远》同样以思乡为主题,但前者更偏向于直接的思念,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展现了更深层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九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