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张九龄 〔唐代〕)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白话文翻译:
清晨出发来到前面的沙洲,寒冷的天气使远处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
水面上的波纹映衬着蓝天,海边的阳光染红了大地。
景物各有不同,但人们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乘着小舟自有其适,非但想要迎风破浪。
注释:
- 临前渚:指面前的沙洲。
- 寒来:指寒冷的天气来临。
- 净远空:形容天空清澈而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水纹:水面上的波纹,形象地描绘了水的状态。
- 日气:指阳光的气息。
- 景物纷为异:景物各有不同的样子。
- 人情赖此同:人们的情感在此时此刻是共通的。
- 乘槎:指乘坐小舟。
- 破长风:迎风而行,象征着追求和奋斗。
典故解析:
本诗引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胸怀和情志。尤其“乘槎”一词,常用于描绘游览和闲适的生活状态,暗含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以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感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张九龄担任地方官员之际。他在广州任职期间,目睹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人情的共鸣,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通过清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思考。开篇的“明发临前渚”给人一种清新的早晨印象,渚边的寒意和远处的澄空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美感。接下来的“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则通过水天相连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情,“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将自然与人心相联系,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从容态度,表示自由的心态,虽无意与大风搏斗,却也享受着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宽广胸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明发临前渚:早晨出发,来到沙洲前。
- 寒来净远空:寒风袭来,天空显得清澈。
- 水纹天上碧:水面波纹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 日气海边红:阳光洒落在海边,染红了大地。
- 景物纷为异:景色各具特色。
- 人情赖此同:人们的情感在此刻是相通的。
- 乘槎自有适:乘舟而行,享受其中。
- 非欲破长风:并不是追求迎风破浪。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纹天上碧”形象比喻水天相连。
- 对仗:如“寒来净远空”和“水纹天上碧”形成对称。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如“日气海边红”。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彰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前渚: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寒空:代表清冷与静谧的氛围。
- 水纹: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日气:象征希望与新生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发临前渚”的意思是什么? A. 早晨出发来到沙洲
B. 晚上返回家乡
C. 中午休息在沙滩
D. 黄昏时分出发 -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中的“人情”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景
B.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 动植物的情感
D. 天气变化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孤独与禅意。
- 李白《早发白帝城》:以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豪情与奔放,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张九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