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君山 崔橹 〔唐代〕
点空夸黛妒愁眉, 何必浮来结梦思。 惭愧二年青翠色, 惹窗粘枕伴吟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夸耀那空中的黛色,仿佛嫉妒着忧愁的眉头, 何必让这些浮华的思绪来编织梦境。 愧对这两年来那青翠的颜色, 它惹得窗户紧闭,枕头粘连,伴我吟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点空:指空中的景象。
- 夸黛:夸耀那黛色的美丽。
- 妒愁眉:比喻空中的黛色仿佛嫉妒着忧愁的眉头。
- 浮来:指思绪飘浮而来。
- 结梦思:编织梦境的思绪。
- 惭愧:此处有愧对、辜负之意。
- 青翠色:指山色青翠。
- 惹窗粘枕:形容思绪缠绵,难以摆脱。
- 伴吟诗:伴随吟诗,指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诗歌。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离开君山时的感慨之作,通过对君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君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以“点空夸黛妒愁眉”起兴,将空中的黛色与忧愁的眉头相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既展现了景色的美丽,又隐含了诗人的情感。次句“何必浮来结梦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浮华思绪的厌倦,希望摆脱这些无谓的烦恼。后两句“惭愧二年青翠色,惹窗粘枕伴吟诗”则通过对青翠色的愧对和对思绪的缠绵,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点空夸黛妒愁眉”:诗人以空中的黛色比喻忧愁的眉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既展现了景色的美丽,又隐含了诗人的情感。
- 次句“何必浮来结梦思”:诗人表达了对浮华思绪的厌倦,希望摆脱这些无谓的烦恼。
- 第三句“惭愧二年青翠色”:诗人通过对青翠色的愧对,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
- 末句“惹窗粘枕伴吟诗”:诗人通过对思绪的缠绵,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点空夸黛妒愁眉”中的“夸黛妒愁眉”,将空中的黛色比喻为嫉妒忧愁的眉头。
- 拟人:如“惹窗粘枕伴吟诗”中的“惹窗粘枕”,将思绪拟人化,形容其缠绵难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君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点空:空中的景象。
- 夸黛:夸耀那黛色的美丽。
- 妒愁眉:比喻空中的黛色仿佛嫉妒着忧愁的眉头。
- 青翠色:指山色青翠。
- 惹窗粘枕:形容思绪缠绵,难以摆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点空夸黛妒愁眉”中的“夸黛”指的是什么? A. 夸耀那黛色的美丽 B. 夸耀那空中的景象 C. 夸耀那忧愁的眉头 D. 夸耀那青翠的颜色
-
诗中的“何必浮来结梦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浮华思绪的厌倦 B. 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青翠色的愧对
-
诗中的“惭愧二年青翠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浮华思绪的厌倦 B. 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青翠色的愧对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崔橹的《别君山》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崔橹的诗更多表达了个人情感,而李白的诗则更多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崔橹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