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时间: 2025-01-01 14:46:42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六处神通,是个什麽。

把定时一物不为,放行时杀人放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六处神通,是个什麽。
把定时一物不为,
放行时杀人放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想走就走,想坐就坐。六种神通,究竟是什么呢?当下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不要去干别的;放下时,却可以肆意妄为,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注释:

  •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指的是随心所欲,自由行动。
  • 六处神通:佛教中所说的六种超能力,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漏尽通、宿命通、神足通。
  • 是个什麽:反问,询问这些神通到底是什么。
  • 把定时一物不为:在专注一事时,不去做其他的事情。
  • 放行时杀人放火:放开的时候,可以做出极端的行为,形容行为的随意和极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元净是宋代的一位僧人,因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绪和对人生的思考而受到关注。他的作品多涉及佛教哲学,常常表现出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内心矛盾交织的时期。释元净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专注与放纵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冲击力,以极具哲理的方式探讨了人们内心的自由与约束。诗开篇的“要行便行,要坐便坐”呈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状态的认可,仿佛在说,生活的本质就是随心所欲,无需拘束。然而,接下来的“六处神通,是个什麽”则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自由究竟是什么,是否只是一种表象,还是隐含着更深的哲理和智慧。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表现了一种内心的矛盾:当人专注于某一事物时,是否就能真正做到心无杂念?而在放下时,又是否会陷入无尽的放纵和极端行为中?释元净通过对“放行时杀人放火”的描写,警示人们应当在追求自由时保持内心的警觉和理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对随意生活的赞美,强调自由意志。
    • 第二联通过提问引发对佛教教义的思考,质疑神通的真实意义。
    • 第三联强调专注的重要性,提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有选择。
    • 第四联则揭示放纵的危险,警示人们在享受自由时要有道德约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要行便行,要坐便坐”,形成鲜明的对比。
    • 反问:通过“是个什麽”引发读者思考。
    • 夸张:用“杀人放火”形容失控的行为,突显极端性。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探讨了自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要保持内心的警醒和道德的底线。

意象分析:

  • 自由:诗中的“行”和“坐”,象征内心的自由选择。
  • 专注:表现为“不为”,强调心灵的专注与宁静。
  • 放纵:通过“杀人放火”象征极端行为,警示人们在自由中要防止走向极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处神通”指的是什么?

    • A. 六种自由
    • B. 六种超能力
    • C. 六种人生经历
  2. “放行时杀人放火”意图表达什么?

    • A. 自由的美好
    • B. 放纵的危险
    • C. 行动的随意
  3.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由的追求
    • B. 对人生的无奈
    •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李白的《静夜思》:强调了思乡之情,与释元净的自由追求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学与文化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