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参寥寄秦少游》

时间: 2025-01-17 10:23:37

岩栖木食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柱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未离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参寥寄秦少游
释元净 〔宋代〕

岩栖木食已皤然,
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
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
柱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
故应文字未离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提到,山岩之间栖息着白头发的老人,交往的旧友又有谁来慰藉我的眼前呢?我与昼公的心意相合,常常想着秦少游那意趣横生的圆润情感。曾几何时,我步月而行,来到幽静的山谷,手杖穿过云雾,冒着傍晚的烟雾。台阁山林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的文字也未曾远离禅的境界。

注释

  • 皤然:形容人年老或白发苍苍的样子。
  • :安慰;抚慰。
  • 素与昼公心印合:指与昼公(可能是指某位朋友)的心思契合。
  • 秦子:指秦少游,诗人所思念的朋友。
  • 步月:形容在月光下行走。
  • 幽谷:指安静、隐秘的山谷。
  • 柱杖:手杖,借以支撑的工具。
  • 冒夕烟:指傍晚时分的烟雾升起。
  • 台阁山林:指山林和建筑,诗人认为它们并无二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元净是宋代的一位僧人诗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与哲理,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诗歌多受禅宗思想影响,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诗人与秦少游交往期间,表达了他对旧友的怀念与对自然的哲思。诗人在与友人相处的同时,也在思索人生的意义,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开篇的“岩栖木食已皤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林场景,诗人通过自然的描写,反映了人老心孤的感慨。接下来的“交旧何人慰眼前”,更是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仿佛在说:在这寂静的山林中,往日的朋友已不在身边,令人倍感孤独。

“素与昼公心印合”的句子则透露出一种心灵的共鸣,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对秦少游的赞美更是通过“意珠圆”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强调了友人的品德和情感的圆润。

最后的几句则回归到自然的哲学,诗人认为台阁山林本无差异,通过自然与文字的结合,暗示了心灵的宁静与禅意的追求。整首诗将思念与自然哲理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淡雅而深邃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栖木食已皤然:描绘了山岩中栖息的生物,暗示时光的流逝。
  2. 交旧何人慰眼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3. 素与昼公心印合:显示了内心与友人心意的契合。
  4. 每思秦子意珠圆:赞美秦少游的情感丰富。
  5. 当年步月来幽谷:回忆往昔与朋友同行的情景。
  6. 柱杖穿云冒夕烟:描绘了行走在自然中的悠闲状态。
  7. 台阁山林本无异:表明自然与人文的统一。
  8. 故应文字未离禅:强调诗人心灵的禅意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情感比作“珠圆”,形象生动。
  • 对仗:如“步月”“穿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与人心的结合,形成了诗的深刻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哲思。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反思人际关系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象征稳固与沉静。
  • :代表生命与成长。
  • :象征清明与思念。
  • :暗示变化与自由。
  •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淡淡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皤然”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美丽
    • D. 清新
  2. “素与昼公心印合”中“心印合”指的是什么?

    • A. 心灵相通
    • B. 意见一致
    • C. 爱情相互
    • D. 亲密无间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和参寥寄秦少游》: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融入了自然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与诗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