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青塘芦包》

时间: 2025-01-06 09:25:58

青塘无店亦无人,只有青蛙紫蚓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支花暗练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塘无店亦无人,
只有青蛙紫蚓声。
芦荻叶深蒲叶浅,
荔支花暗练花明。
船行两岸山都动,
水入诸村海旋成。
回望越台烟雨外,
万峰尽处五羊城。

白话文翻译

在青塘边没有商店,也没有人,
只有青蛙的叫声和紫色蚯蚓的动静。
芦苇的叶子深绿,蒲草的叶子浅淡,
荔枝花在暗处,练花则在明处。
船在水面上行驶,两岸的山峦仿佛都在移动,
水流入村庄,海面旋涡般形成。
回头望向烟雨中的越台,
远处万峰之中就是五羊城。

注释

  • 青塘:指的是青色的池塘。
  • 青蛙紫蚓:青蛙和紫色的蚯蚓,描绘了自然生态的声音。
  • 芦荻、蒲叶:芦苇和蒲草,表现出水边植物的生长状态。
  • 荔支花、练花:荔枝花和练花(即莲花),表现出不同花卉的生长状态和色彩。
  • 越台:指的是越台山,古代的名山。
  • 五羊城:指的是广州,五羊是广州的象征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观察而闻名,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强调真实的自然体验。

创作背景

《明发青塘芦包》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在闲暇时光游历自然的情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明发青塘芦包》以清新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青塘的宁静无人,青蛙和蚯蚓的声音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生动的氛围。接下来的细致描绘中,芦苇的深绿与蒲草的浅淡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而荔支花暗与练花明的对比,更是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对光影变化的敏感。

中间部分通过“船行两岸山都动,水入诸村海旋成”的描写,展现了船行水面引起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动态的美。最后,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思考,五羊城作为广州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诗作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塘无店亦无人:描绘了一个无人打扰的宁静场所。
  2. 只有青蛙紫蚓声:强调自然的声音,生动而鲜活。
  3. 芦荻叶深蒲叶浅:对比不同植物的色彩,展现自然的层次感。
  4. 荔支花暗练花明:两种花的状态形成对比,暗示对比的美。
  5. 船行两岸山都动:表现船行时的动态效果,营造出一种幻觉。
  6. 水入诸村海旋成:描绘水流的方向和变化,富有动感。
  7. 回望越台烟雨外:引入远方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深度。
  8. 万峰尽处五羊城:结尾总结,表现对城市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入诸村,海旋成”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动感。
  • 对仗:如“芦荻叶深蒲叶浅”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用“山都动”赋予山脉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远方的向往。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塘:象征宁静与自然的栖息地。
  2. 青蛙、紫蚓:代表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声音。
  3. 芦荻、蒲叶:表现生长的状态,象征自然的生机。
  4. 荔支花、练花:象征美丽和生命的多样性。
  5. 五羊城:象征城市的繁华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声音有哪些?

    • A. 只提到青蛙声
    • B. 只提到紫蚓声
    • C. 青蛙和紫蚓声
    • D. 无声音提及
  2. “荔支花暗练花明”中,暗与明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 A. 颜色对比
    • B. 状态对比
    • C. 明亮与阴暗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五羊城位于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广州
    • C. 杭州
    • D. 苏州

答案

  1. C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登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思考,二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登高》更侧重于人生哲思,而《明发青塘芦包》则强调宁静的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