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1-14 05:18: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提葫芦更有谁听。爱酒已无星。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沈冥。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糜粟已经被征收,百姓不再醉心于美酒与丰盈的生活。于是,我收起银瓶,去酒楼的人已经离开,春天的旗亭也暂停了喧嚣。陶渊明暂时不耕种稻秫,遍寻人间的美好,偶尔试图学习屈原的清醒。天子应该召唤李白,而妇人却对刘伶的醉态嗤之以鼻。提着葫芦的人又有谁来倾听?酒意已无星光。想在春江变幻中,蒲桃酿成的绿色酒,空想着芬芳。温柔地养着鸬鹚与鹦鹉,淡淡的茶杯对着晚山青。但是结局只是一场秋风中的鱼梦,赐酒的日子依旧沉迷于黑暗。
注释
- 糜粟:指汉朝时的粮食,象征富饶的生活。
- 春歇:春天的繁华已然结束。
-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和田园诗著称。
- 屈原:楚国诗人,因爱国而投江自尽,象征清醒与忠诚。
- 李白:唐代伟大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酒文化而闻名。
- 刘伶:东晋著名的酒徒,以醉酒而著称,象征对酒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志仁,生活在宋代,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为主,风格多变,善于运用古典典故。
创作背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对酒的描写,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逃避。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通过对酒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提到“汉家糜粟诏”,与“将不醉饱生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描述饮酒的乐趣,更是在借酒表达对现世的不满与逃避的愿望。后面提到的“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生活的调侃。整首词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当下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糜粟诏,将不醉饱生灵。”:汉代的征税政策使得百姓失去丰盈的生活。
- “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诗人收起酒瓶,酒楼的喧嚣与春日的繁华都已结束。
- “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陶渊明暂时停止了耕作,寻求世间的美好,学习屈原的清醒。
- “天子宜呼李白,妇人却笑刘伶。”:在诗人看来,理想的饮酒者是李白,但现实中却是被嘲笑的刘伶。
- “提葫芦更有谁听。”:提着酒葫芦的人已无人倾听。
- “爱酒已无星。”:饮酒的乐趣已失去。
- “想难变春江,蒲桃酿绿,空想芳馨。”:在春江的变化中,想象着蒲桃酿成的美酒,徒劳无功。
- “温存鸬鹚鹦鹉,且茶瓯淡对晚山青。”:温柔地对待鸬鹚与鹦鹉,淡淡的茶杯映照着晚山。
- “但结秋风鱼梦,赐酺依旧沈冥。”:最终只能在秋风中做个梦,饮酒依旧沉迷于黑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蒲桃酿绿”比喻人生的美好与渴望。
- 拟人:将鸬鹚与鹦鹉赋予温柔的情感,体现诗人内心的柔情。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蕴含着士人的理想、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醉生梦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放纵与逃避,也代表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春江:象征着变化与无常,反映了人生的流动与不稳定。
- 鸬鹚与鹦鹉:象征着宁静与和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家糜粟”指的是什么?
- A. 汉代的粮食
- B. 汉代的酒
- C. 汉代的财富
-
诗中提到的“李白”代表了怎样的形象?
- A. 像刘伶一样沉醉
- B. 理想的饮酒者
- C. 不被人重视的诗人
-
“提葫芦更有谁听”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与无奈
- B. 快乐与满足
- C. 荣耀与自豪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饮中八首》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以酒为主题,表现出豪放与对生命的热爱。
- 杜甫《饮中八首》:对饮酒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士人的无奈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汉代文化概论》
- 《李白传》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木兰花慢》的诗意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