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见灵光劫后存,金陀遗事共谁论。
年时记得同游处,衰柳西风白下门。
白话文翻译:
又一次见到那灵光在劫难之后依然存在,金陀的遗事又与谁人来讨论呢?
时光流逝,我还记得与友人一起游玩的地方,衰败的柳树在西风中,白色的帘子下的门口。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光:指美好、灵秀的景象或智慧的光辉。
- 劫后:经历灾难之后。
- 金陀:指金色的佛塔,这里可以理解为佛教文化的象征。
- 遗事:留下的事情或故事。
- 衰柳:衰败的柳树,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衰落。
- 西风:秋风,常用来表现萧瑟的气氛。
- 白下门:门帘是白色的,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典故解析:
- 金陀:与佛教文化相关,象征着智慧与永恒。
- 劫后余生:常用来形容经历过磨难之后的生存状态,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孚尹,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在诗作中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可能是在经历了一场动荡或灾难后,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结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怀友》在清代诗歌中展现出独特的情感深度与意境。全诗以“劫后存”的灵光开篇,直接引入了生死与重生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慨。金陀的存在让人联想到文化与智慧的传承,似乎在提醒我们,即使在经历苦难后,仍有值得讨论与珍惜的事物。
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同游的往昔时光,衰柳与西风的意象交织,带来了一种哀伤的美感,仿佛在诉说时光的流逝与友谊的变迁。这种对比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白下门的白色帘子,象征着一种淡淡的清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清幽却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气氛。
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描绘,陶孚尹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而细腻,使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见灵光劫后存:再次看到经历劫难后仍然存在的灵光,表达出对生命和希望的珍视。
- 金陀遗事共谁论:金陀的故事与遗留的智慧,向谁诉说?
- 年时记得同游处:回忆起曾经和友人游玩的地方,表现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 衰柳西风白下门:衰败的柳树在西风中摇曳,白色的门帘下显得冷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友人的缺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灵光”比作希望与智慧的象征。
- 对仗:如“衰柳”与“白下门”,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衰柳与西风构成了诗人内心孤独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友谊的怀念与对过往的追忆,表现出对时光无常的感慨,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美好回忆的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光:象征智慧与希望。
- 金陀:代表文化与永恒。
- 衰柳: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时光的流逝。
- 西风:传达出一种萧瑟与孤独的气氛。
- 白下门:象征清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灵光”象征什么?
- A. 灾难
- B. 希望与智慧
- C. 友谊
-
“衰柳”在诗中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生命的衰败
- B. 友情的坚固
-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陶孚尹的《怀友》都表现了对友情的思念,但杜甫更加强调在动荡岁月中的忧虑,而陶孚尹则更侧重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孚尹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