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聚奎楼
作者: 贺一弘 〔明代〕
帘捲晴花雨,登楼一振衣。
千家山郭静,万里海云微。
天上来秋色,人间欲夕晖。
乡关何处是,飘泊几时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晴雨交替的气候中登上聚奎楼的情景。窗帘卷起,雨水和晴天的花朵交相辉映,诗人抖动着衣袖,感受到一份清爽。远处千家万户,山郭显得宁静,万里海天之间,云彩轻柔。天上飘来的秋色映照出人间的夕阳余晖。诗人感慨道:故乡究竟在哪里呢?漂泊在外的我,不知何时才能归去。
注释:
- 帘捲:窗帘卷起。
- 晴花雨:晴天和下雨的景象。
- 千家山郭静:千家万户,山边的静谧。
- 万里海云微:远处海面上云彩轻淡。
- 天上来秋色:天空中秋天的色彩。
- 乡关何处是:故乡在哪里。
- 飘泊几时归:漂泊在外,何时能归。
典故解析:
“聚奎楼”指的是一个著名的观景楼,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处吟诗作对。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这种主题在古代诗歌中常见,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漂泊生涯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一弘,明代诗人,字云卿,号惟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旅途中,借助登楼远眺的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游子漂泊的普遍情绪。
诗歌鉴赏:
《登聚奎楼》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窗外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晴雨交替的秋日午后,楼阁之上,诗人衣袂飘飘,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的“千家山郭静,万里海云微”描绘了宁静的乡村与辽阔的海天,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广阔的秋日图景。随着“天上来秋色,人间欲夕晖”的转折,诗人将目光从自然景色转向内心的感受,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句“乡关何处是,飘泊几时归”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漂泊生涯的无奈与迷茫。
诗词解析:
- 帘捲晴花雨:用“帘捲”介绍环境,生动描绘出诗人正在欣赏窗外的美景。
- 千家山郭静:对比“千家”与“静”,突出乡村的宁静。
- 万里海云微:海和云的结合,描绘出辽阔的自然意象。
- 天上来秋色:秋色的描写引入了季节的变化,情感逐渐升温。
- 乡关何处是,飘泊几时归:情感的升华,表现出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色”比作从天而降的美景,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如“千家山郭静,万里海云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秋色仿佛有生命般从天而降,给人以生动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漂泊的无奈,展现了在自然美景中激发的情感,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哲思和感慨。
意象分析:
- 帘: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离,内心的孤独。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思考,生命的变迁。
- 乡关:故乡的象征,寄托了游子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千家山郭静”,意指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宁静的乡村
- C. 大海的波涛
-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友人的怀念
-
“天上来秋色,人间欲夕晖”中的“秋色”指代什么?
- A. 秋天的颜色
- B. 思乡的情感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乡之情。
- 李白《夜泊牛津》:展现了游子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贺一弘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