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示》

时间: 2025-01-14 19:20:07

笃学仁何远,穷居道亦行。

能充气刚大,谁蔽性光明?

家世艰难业,乡闾宿昔情。

岁残相劳苦,惟是语春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示
作者: 陆游

笃学仁何远,穷居道亦行。
能充气刚大,谁蔽性光明?
家世艰难业,乡闾宿昔情。
岁残相劳苦,惟是语春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仁德的执着追求,即使身处艰难的环境,也努力践行道德和理想。作者认为真正的大气和刚强能够使人保持内心的光明,世俗的困扰无法遮蔽他的本性。虽然家庭背景艰难,故乡的情感仍在心中。尽管年岁已渐衰老,生活中仍然充满了辛劳,但他依然坚定地与春天的耕作联系在一起,寄托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注释:

  • 笃学:指的是专心学习。
  • :指的是仁德、仁义。
  • 穷居:指身处贫困环境。
  • :指的是道义、道德。
  • 充气刚大:形容气度宽广、刚毅果决。
  • :遮蔽、掩盖。
  • 性光明:指内心的光明和正直。
  • 家世艰难业:指家庭背景艰苦,生活艰难。
  • 乡闾:故乡、乡里。
  • 宿昔情:指长久以来的情感。
  • 岁残相劳苦:随着年岁增长,生活中充满了劳苦。
  • 惟是语春耕:只在春天时说起耕种的事情,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洋山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为主,风格豪放激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彼时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个人境遇也颇为艰辛。诗中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坚守理想、追求仁德的精神,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陆游的《重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作。通过对“笃学仁”的强调,诗人表达了对于知识和仁德的重视,认为即使身处困境,也应坚持不懈地追求。诗中对“能充气刚大”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要有胸怀和气度,才能保持内心的光明与正直。这种气度不仅是对自我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家庭的艰难和乡间的情谊,表明虽然生活困顿,但情感依然真挚。最后一句“惟是语春耕”则将全诗的情感升华,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着尽管岁月流逝,辛劳依旧,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与努力耕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涵深远,既有个人的坚持和理想,也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笃学仁何远:强调学习和仁德的重要性,问其为何要追求远大目标。
  2. 穷居道亦行:即使身处贫困,仍然坚持道德的实践。
  3. 能充气刚大:形容内心的气度宽广,意志坚定。
  4. 谁蔽性光明:问谁能够遮蔽内心的光明。
  5. 家世艰难业:提到家庭的艰辛与生活的困苦。
  6. 乡闾宿昔情:怀念故乡的人情和旧日情怀。
  7. 岁残相劳苦:随着年岁流逝,生活依旧艰辛。
  8. 惟是语春耕:表达希望与生机,强调耕种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穷居道亦行”和“家世艰难业”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内心的光明比作不受遮蔽的品质,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情感的层次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追求学问与道德的坚定信念,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努力耕耘的精神。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笃学仁:象征着智慧和品德。
  • 穷居:代表生活的艰辛。
  • 性光明:内心的正直与光明。
  • 春耕: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信念,同时也承载着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字是什么? A. 仁
    B. 务观
    C. 放翁
    D. 渔洋山人

  2. 诗中提到的“春耕”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无奈
    B. 希望与生机
    C. 年龄的增长
    D. 家庭的繁荣

  3. 诗中“穷居道亦行”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生活的贫困
    B. 道德的坚持
    C. 家庭的背景
    D. 社会的责任

答案:

  1. B. 务观
  2. B. 希望与生机
  3. B. 道德的坚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 《示儿》:陆游通过家国情怀,展示了对后代的期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重示》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但陆游更多地关注于道德和人生的理想,而李白则集中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