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十三东游》

时间: 2025-01-06 07:42:43

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

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灞上春风留别袂,

关东新月宿谁家。

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十三东游
作者:钱起 〔唐代〕

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
当杯缓筝柱,倏忽催离宴。
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
灞上春风留别袂,关东新月宿谁家。
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


白话文翻译

长途千里有着同样的心意,十年才得以见上一面。
举杯慢慢奏起琴声,瞬间就催促着离别的宴席。
丹凤城头的晚鸦叫得喧闹,行人的马头在夕阳下显得斜倚。
在灞水边春风中留住了别离的衣袂,关东的新月照耀着谁家的夜晚。
官柳依依,映照着两地的乡愁,谁能在这分别时刻不思念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同心:同样的心意,志同道合。
  • 十年一会面:形容相聚的机会难得,十年才得一次相见。
  • 当杯:指举杯饮酒。
  • 筝柱:古代乐器的支架,此处引申为演奏乐器。
  • 倏忽:瞬间、忽然。
  • 丹凤城:指某地名,象征着繁华与喧闹。
  • 夕阳斜:形容傍晚的景象,带有离别的意味。
  • 灞上:指灞河岸边,作为离别的场景。
  • 官柳:指柳树,寓意乡愁。

典故解析

“千里有同心”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相思,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十年一会面”则强调了相聚的珍贵,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710年-770年),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长安,卒于江南。他以清新婉丽的风格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擅长写友谊和离别的诗作。

创作背景

《送崔十三东游》是钱起在朋友崔十三即将东游时写的送别之作,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惆怅心情。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在社交生活中的情感细腻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送崔十三东游》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崔十三的深切祝福和不舍之情。开篇“千里有同心,十年一会面”,便以宽广的情感视野,表达了长久友谊的珍贵。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当杯缓筝柱”的饮酒场景,渲染了宴席的温馨与离别的迫切,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更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离别的愁苦。傍晚的城市,晚归的行人,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灞上春风留别袂”,在春风中飘动的衣袂象征着难舍的情感,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交织在一起。

最后两句“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柳树的依依不舍象征着故乡的情怀,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强调了即使身在不同的地方,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依旧浓厚。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送别,更是对人生旅途中那些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有同心:即使相隔千里,心意依然相同,表达了深厚的友谊。
  • 十年一会面:十年才得见一次,说明相聚的珍贵与难得。
  • 当杯缓筝柱:在饮酒时放慢乐器的演奏,暗示离别的气氛愈加浓重。
  • 倏忽催离宴:离别的时刻来得如此迅速,让人感到不舍。
  • 丹凤城头噪晚鸦:描绘了城市傍晚的景象,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 行人马首夕阳斜:行人归途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孤独。
  • 灞上春风留别袂:春风中的衣袂飘动,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关东新月宿谁家:新月照耀着的夜晚,暗示着朋友的未来与不确定性。
  • 官柳依依两乡色:柳树的依依不舍,映衬着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
  • 谁能此别不相忆:最后的反问,强调了离别后的思念是不可避免的。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柳”比作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拟人:柳树“依依”似乎在诉说离别的情感。
  • 对仗:如“夕阳斜”和“宿谁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朋友的深切祝福与不舍之情,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离别时的情感细腻,传达了人生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也暗示着离别后的希望。
  • 丹凤城:代表繁华与喧闹,反映了人情世态。
  • 晚鸦:喧闹的鸟鸣声,增添了离别的哀伤气氛。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与不确定的未来。
  • 官柳:乡愁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十年一会面”,意指: A. 十年才能见上一面
    B. 每年都会见面
    C. 十年之内见面很多次
    D. 十年间没有见过

  2. “丹凤城头噪晚鸦”的意象主要表达: A. 城市的喧闹
    B. 离别的哀伤
    C. 早晨的宁静
    D. 人生的忙碌

  3. 最后两句“谁能此别不相忆”强调: A. 离别是必然的
    B. 思念是无可避免的
    C. 友情是深厚的
    D. 分别不重要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现了离别之情,但更强调了人生的旅途与个人的追求。
  •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早晨离别的景象,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美好的憧憬。

这种对比展示了唐诗中对友情与离别的多样化表现,反映了不同诗人对同一情感主题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

通过对《送崔十三东游》的深入分析,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唐代诗人的情感深度,也能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