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毕侍御谪居》
时间: 2025-01-06 07:55:2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毕侍御谪居
作者: 钱起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
忠荩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说。
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
百鸟喧喧噪一鹗,上林高枝亦难托。
宁嗟人世弃虞翻,且喜江山得康乐。
自怜黄绶老婴身,妻子朝来劝隐沦。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白话文翻译:
兰香已死,玉簪折断,志士们默默忍受,甘愿为了节操而受苦。
忠诚和正直却不为明主所知,悲伤之时不要向世人诉说。
沧浪的水流见证了我心中的清白,楚地的客人告别时泪水满缨。
百鸟喧闹,唯有一只鹗,纵然在上林的高枝也难以寄托。
我宁愿叹息人世的无常,反而欣慰江山仍得安乐。
我自怜年老如婴孩,妻子今天来劝我隐居。
桃花源里举家迁去,这次分别又要相思多少春秋。
注释:
- 崇兰: 高尚的兰草,象征志士的高洁品行。
- 玉簪: 指一种装饰品,象征美好与珍贵。
- 志士: 志向高远的人。
- 忠荩: 忠诚与正直的品德。
- 沧浪之水: 比喻心灵的清澈与高洁。
- 楚客: 指楚地的游子,象征离别的伤感。
- 百鸟喧喧: 形容鸟儿的喧闹声,隐喻世间的纷扰。
- 黄绶: 指官职的标志,象征地位与荣华。
- 桃花洞: 典出《桃花源记》,象征隐逸与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多描绘人生感受和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钱起送别好友毕侍御因政治原因被贬谪的情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以及对仕途失意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色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开头以兰香和玉簪的意象,象征志士的品德与美好,而后承接着忠诚与正义未必能被明主知晓的无奈,形成一种强烈的悲剧感。沧浪水清,楚客泪满,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清白与忧伤,使得诗句充满了哲理的深邃。
后半部分,诗人以“百鸟喧喧”表现世间的喧闹与动荡,反衬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宁愿抛弃世俗的繁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乐。最后以自怜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崇兰香死玉簪折:高洁的兰花已死,象征美好的事物已逝去。
- 志士吞声甘徇节:志士们默默忍受,为保持节操甘愿受苦。
- 忠荩不为明主知:忠诚和正直的品德未被明主所识别。
- 悲来莫向时人说:悲伤时不要向世人诉说,暗含无奈。
- 沧浪之水见心清:象征清澈的水流,见证内心的清白。
- 楚客辞天泪满缨:楚地的游子分别时泪水满缨,感伤离别。
- 百鸟喧喧噪一鹗:百鸟喧闹,唯有一只鹗,暗示孤独与无奈。
- 上林高枝亦难托:即便高枝也难以寄托,象征追求的理想艰难。
- 宁嗟人世弃虞翻:叹息人世的无常,感慨世事的变迁。
- 且喜江山得康乐:庆幸江山依然安乐,表现一丝安慰。
- 自怜黄绶老婴身:自怜年老如婴孩,表达对衰老的无奈与自嘲。
- 妻子朝来劝隐沦:妻子今天来劝我隐居,暗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桃花洞里举家去:向往桃花源的理想生活,象征逃避世俗。
- 此别相思复几春:离别后又要相思多少个春天,感叹离别的漫长。
修辞手法:
- 比喻: 使用“崇兰”、“玉簪”比喻志士的高洁与美好。
- 对仗: 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自然景象如水、鸟等象征诗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忠诚与理想的困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终传达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香: 象征高洁的品质。
- 沧浪水: 代表清澈的内心和真实的情感。
- 黄绶: 象征地位与荣华。
- 桃花洞: 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崇兰香死”意指什么?
- A. 志士的品德高洁
- B. 美好的事物已逝去
- C. 忍受苦难
-
“沧浪之水见心清”中“沧浪”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水鸟
- B. 清澈的水流
- C. 一处风景
-
诗中提到的“桃花洞”象征着什么?
- A. 归隐的理想生活
- B. 志士的高洁
- C. 政治的失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钱起《送毕侍御谪居》与王之涣《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理想与忠诚的思考,而后者则强调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毕侍御谪居》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感受唐代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