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归舟访东涧老人墓,河东君葬其侧。嘉庆庚午陈云伯大令所树小碣尚存》
时间: 2025-01-01 16:2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归舟访东涧老人墓,河东君葬其侧。嘉庆庚午陈云伯大令所树小碣尚存
金兆蕃 〔清代〕
丛丛春草,对斜阳流水。
毕竟蛾眉为君死。
坠楼人解道报答明珠,
应早遣天壤王郎知此。
林閒双石柱,谁为留题,
藓蚀章台好名字。
月夜倘归来,环佩依然,
似当日诗中画里。
恁岁岁岩前豆长红,
定染透潇湘血和残泪。
白话文翻译:
春草丛生,夕阳照耀着流淌的水。
毕竟那位美丽的女子为你而死。
坠楼的人知道如何回报明珠,
应当早些让天上的王郎知道这件事。
林间有两根石柱,谁为它们留下题词呢?
长满青苔的章台上还有美丽的名字。
如果在月夜归来,耳边的环佩依然,
就像当年诗中画里那样。
每年在岩前豆子长成红色,
一定浸透了潇湘的血和她的残泪。
注释:
- 蛾眉:指美丽的女子,常用以形容女子的容貌。
- 坠楼人:指为爱而死的人。
- 明珠:比喻珍贵的事物或人。
- 天壤:天与地,指天地之间。
- 双石柱:可能指某种纪念碑或标志性建筑。
- 藓蚀:青苔长在上面,表示岁月的侵蚀。
- 环佩:古代女子佩戴的装饰物,声响清脆。
典故解析:
- 东涧老人墓: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名人或隐士,其墓地在东涧。
- 河东君:可能指某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或地方的代表性人物。
- 潇湘:指湖南地区,常用以表达伤感或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兆蕃,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典雅、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通过对春草、流水的描写,营造出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诗中对蛾眉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无尽感慨。诗人用“坠楼人解道报答明珠”引出了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回应,仿佛在呼唤那位美丽的女子,愿她能知晓自己的情感。接下来的“林閒双石柱,谁为留题”则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诗人在这里对历史的见证和流逝表达了惋惜之情。最后两句则回归到个人情感的层面,通过“岁岁岩前豆长红”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无情,透过“潇湘血和残泪”传达了深沉的哀伤。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丛丛春草,对斜阳流水: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流动的水,映衬出温暖的季节气息。
- 毕竟蛾眉为君死:表达对美丽女子的追忆,她的死令诗人感到无比惋惜。
- 坠楼人解道报答明珠:隐喻为爱而死的人的情感,期待能够回报曾经的美好。
- 应早遣天壤王郎知此:希望某位高贵的人能了解这份情感,超越时空的隔阂。
- 林閒双石柱,谁为留题:对过去的追忆,感叹历史的遗忘。
- 藓蚀章台好名字:岁月的侵蚀,使得曾经的美好渐渐消逝。
- 月夜倘归来,环佩依然:设想若能再见,依然如昔。
- 似当日诗中画里:重温往日的美好记忆。
- 恁岁岁岩前豆长红:时间的流逝依然保留对往昔的追思。
- 定染透潇湘血和残泪:表达深切的感伤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蛾眉”比喻美丽女子,具有强烈的形象感。
- 拟人:如“环佩依然”,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丛丛春草,对斜阳流水”,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逝去爱情的感伤,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悟,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命与希望。
- 蛾眉: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明珠:珍贵与美好的象征。
- 石柱:历史的见证与时间的流逝。
- 环佩:记忆与往昔的象征。
- 潇湘:故乡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历史的追思
B. 对美好爱情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生的感悟 -
“蛾眉”在诗中指代什么? A. 美丽的花
B. 美丽的女子
C. 珍贵的物品
D. 历史人物 -
“岁岁岩前豆长红”表达了什么? A.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与怀旧,但更侧重于兄弟情谊的深情。
- 李白的《月下独酌》:虽有孤独之感,但更多的是对自我及自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