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月
杜甫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升的月光细如弦线,影子斜斜地照在尚未安稳的车轮上。月亮微微升起,位于古老的边塞之外,已经隐没在黄昏的云端。银河依旧清澈,关山却显得冷清空旷。庭前的白露悄然弥漫,暗暗包裹着菊花的团团。
注释:
- 光细弦岂上:光线细如弦,何时升起。
- 影斜轮未安:影子斜斜地落在还未停稳的车轮上。
- 微升古塞外:月亮微微升起在古老的边塞之外。
- 已隐暮云端:已经隐没在黄昏的云层之中。
- 河汉:银河,古代人称星河的名称。
- 关山:指边关的山岳,象征冷清与孤独。
- 白露:指早晨的露水,象征清冷的气候。
- 菊花团:指盛开的菊花,暗指孤独的美。
典故解析:
- 河汉:古人常用“河汉”指代银河,表现出对天象的敬畏。
- 关山:边关多为战乱之地,往往代表着孤独和思乡之情。
- 白露:在古代,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生活的清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晚号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局动荡,国破家亡,诗人在边塞写下此诗,感慨时事,表达对国破家亡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杜甫的《初月》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初升的月光与边塞的清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首句“光细弦岂上”以细腻的比喻描绘了月光的柔和,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感觉。影子斜落在未安的轮上,仿佛在诉说着旅途的匆忙与不易,暗示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随着月光的升起,诗人将视角转向古老的边塞,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岁月的流逝。此时“河汉不改色”表现出银河的恒久不变,与“关山空自寒”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边疆的孤独与凄凉。尽管自然依旧美丽,诗人却感到心中无比寒冷,仿佛在反映着国家动荡带来的心理阴影。
最后两句“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将焦点转向身边的自然景物,白露象征着清冷的秋意,而菊花则寓意着坚韧与高洁,暗示着诗人在艰难中依然保持的品格和希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沧桑的感慨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光细弦岂上”:描绘初月的光亮细腻如弦。
- “影斜轮未安”:影子斜落,暗示旅途的匆忙。
- “微升古塞外”:月亮升起在古老边塞之外,带出历史感。
- “已隐暮云端”:月亮进入黄昏的云层,象征隐秘与无常。
- “河汉不改色”:银河依旧清澈,反映自然的永恒。
- “关山空自寒”:边疆的山岳冷清,象征孤独和忧伤。
- “庭前有白露”:庭前的露水,暗示季节的变迁。
- “暗满菊花团”:菊花团在白露中绽放,代表坚韧与隐忍。
-
修辞手法:
- 比喻:“光细弦”形象生动,营造出柔和的意境。
- 对仗:“影斜轮未安”与“微升古塞外”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暗满菊花团,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传达出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忧虑,同时也体现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初月: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银河:代表恒久与永恒,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关山:象征孤独与战乱,反映诗人心中的忧愁。
- 白露:象征秋季的来临,传达清冷的情感。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内心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光细弦”是比喻什么?
- A. 车轮
- B. 月光
- C. 菊花
-
“庭前有白露”中的“白露”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夏天
-
诗人通过“关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祝福
- B. 孤独
-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杜甫的《初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甫更侧重于内心的忧虑和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