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

时间: 2025-01-14 11:08:45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
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白话文翻译:

在华亭山的翠绿山林中,秋日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崩裂的岩石斜倚在山树旁,清澈的水波轻轻荡漾着水面。紫色的鱼跃出水面,而苍鹰则在归巢路上守护着自己的巢穴。傍晚时分,我顺着征途寻觅,残云缠绕在马的身边,随风飘动。

注释:

  • 华亭:指华亭山,风景优美的地方。
  • 翠微:形容山色青翠。
  • 清晖:清澈的阳光。
  • 崩石:指岩石崩落。
  • :斜靠。
  • 清涟:清澈的涟漪。
  • 紫鳞:指紫色的鱼。
  • 苍隼:一种鸟,象征迅速和力量。
  • 寻征路:寻找回家的路。
  • 残云:傍晚的云彩。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崩石”和“苍隼”都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风格沉郁、细腻,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他时常游历于各地,目睹了国家动荡和民众的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重题郑氏东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的诗作。诗中以华亭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以及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宁静的心情。开头的“华亭入翠微”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雅致的环境中,秋日的阳光洒落,给人以温暖和宁静。接下来的描写中,崩石、山树、清澈的水面,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紫鳞的鱼跃出水面,和苍鹰归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归属感。

最后一句“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旅途感,仿佛在表达诗人心中的惆怅与追寻。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亭入翠微:描绘华亭山的翠绿,营造出清新的自然环境。
  • 秋日乱清晖:秋天的阳光透过树叶乱洒,形成斑驳的光影。
  • 崩石欹山树:崩落的石头斜靠着山树,暗示自然的力量。
  • 清涟曳水衣:水波轻轻荡漾,如同水面上的衣裳,增添了灵动感。
  • 紫鳞冲岸跃:紫色的鱼跃出水面,表现出自然生命的活力。
  • 苍隼护巢归:苍鹰在归巢的路上,展现出生命的归属与温暖。
  • 向晚寻征路:傍晚时分,诗人开始寻找回家的路。
  • 残云傍马飞:残云随风飘动,象征着孤独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涟曳水衣”,用水波比作衣裳,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工整,形成和谐美感。
  • 拟人:如“苍隼护巢”,赋予鸟类以人的感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宁静美好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亭: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
  • 秋日:代表成熟与思考的季节。
  • 崩石:象征自然的无情与力量。
  • 紫鳞:象征活力与自然的生命力。
  • 苍隼:象征归属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一种植物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 D. 一座城市
  2. “紫鳞”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鱼
    • C. 一种花
    • D. 一种树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 vs. 李白:杜甫的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而李白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