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时间: 2025-01-04 09:2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倚江楠树草堂前,
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
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
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
根断泉源岂天意。
沧波老树性所爱,
浦上童童一青盖。
野客频留惧雪霜,
行人不过听竽籁。
虎倒龙颠委榛棘,
泪痕血点垂胸臆。
我有新诗何处吟,
草堂自此无颜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靠江而立的楠树在我的草堂前,传说已经有二百年。昔日为了这片茅屋而选择居住在这里,到了五月,仿佛就能听到那寒蝉的鸣叫。
东南的狂风吹动着大地而来,江水翻滚,石头滚动,云气翻腾。雷雨即将来临,树干仍然在努力抵抗,根部被断绝的泉水,这难道是天意吗?
在波涛汹涌的江水边,老树是我心爱的存在,岸边的小童正撑着一把青色的伞。
常有野客来访,却害怕雪霜的侵袭,行人经过这里,只能听见竽声在空中回荡。
猛虎倒下,龙也翻滚,被杂草覆盖,泪水与血迹洒落在我的心头。我有新的诗篇何处吟唱,草堂如今已失去了生机和色彩。
注释
- 楠树:一种树木,质地坚硬,常用于建筑和家具。
- 草堂:用草和茅草搭建的房子,指简陋的居所。
- 诛茅卜居:意指修建茅屋居住,古人常以此为隐居之所。
- 寒蝉:指夏季末期鸣叫的蝉,象征孤寂和凄凉。
- 东南飘风:指东南方向的风,带来气候变化。
- 江翻石走:形容江水汹涌澎湃,石头被冲动。
- 虎倒龙颠:形容凶险和动荡的局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定,也遭遇了社会动荡和战乱,因此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写于晚唐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常感到无力,诗中深深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古老的楠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楠树作为时间的见证,承载了诗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也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感伤和无奈。诗的开头展现了诗人住所的环境,二百年的历史积淀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接着,风雨的汹涌和楠树的挣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最后,诗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感到无处倾诉,草堂失去了生机,反映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绝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倚江楠树草堂前:描述诗人的居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 故老相传二百年:强调历史的厚重感,楠树见证了世事变迁。
- 诛茅卜居总为此: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五月仿佛闻寒蝉: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事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共鸣。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创作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楠树:象征坚韧与生命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
- 寒蝉:象征孤独与凄凉,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风雨:象征外部环境的动荡,暗示社会的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寒蝉”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
- C. 财富
- D. 快乐
-
诗中的“草堂”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豪华的房子
- B. 一处隐居之所
- C. 一座庙宇
- D. 一片草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月夜忆舍弟》: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楠树为风雨所拔叹》均反映了自然与人情的关系,但王维更偏向于宁静与和谐,而杜甫则注重现实与沧桑。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