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 四首 其一
花片。花片。化作蜂蝶谁见。
黄黄白白争飞。飞逐春山暮归。
归暮。归暮。月向枝头半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花瓣,如同飞舞的蜂蝶,谁能看见它们呢?那些黄的和白的花瓣争相飞舞,追逐着春天的山色,在黄昏时分归去。归去吧,归去吧,月光在树梢上半吐出柔和的光辉。
注释:
- 花片:花瓣,指花开的部分。
- 化作:变成、化为。
- 蜂蝶:蜜蜂和蝴蝶,象征春天的生机。
- 争飞:争相飞舞,表现出花瓣的轻盈与活力。
- 春山:春天的山,描绘出春季的美丽景色。
- 暮归:傍晚归去,强调时间的流逝。
- 月向枝头半吐:月光从树枝间洒下,形象地描绘出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典故解析:
此词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月向枝头半吐”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笔下的月夜情景,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或对自然美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明代诗人,字宗元,号澄怀,浙江温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天,作者通过花瓣与蜂蝶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调笑令》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开头的“花片”二字直接引入主题,花瓣轻盈飘落,化作飞舞的蜂蝶,构成了一个动感十足的画面。接着,作者用“黄黄白白”来描绘花瓣的色彩,生动而具体,使读者可以想象到那些争相飞舞的花瓣,仿佛能听到它们在春风中轻吟。最后通过“归暮”与“月向枝头半吐”,将时间与自然美结合,画面渐渐转向黄昏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在音韵上也显得和谐,句式简练而富有韵律,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的情感通过自然界的变化而流露,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片。花片。
开头的重复强调了花瓣的轻盈,设置了诗的基调。 -
化作蜂蝶谁见。
表达出花瓣如同蜂蝶般轻盈,似乎在追问,谁能真正看到它们的美丽。 -
黄黄白白争飞。
明确了花瓣的颜色,生动地描绘出飞舞的场景,表现出自然的多姿多彩。 -
飞逐春山暮归。
描绘了花瓣在飞舞中追逐春天的景色,暗示着春天的结束与黄昏的来临。 -
归暮。归暮。
重复表明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淡淡的惆怅。 -
月向枝头半吐。
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洒落在树梢的情景,增添了诗的美感与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花瓣比作蜂蝶,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拟人:花瓣的飞舞仿佛有生命,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黄黄白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花瓣与蜂蝶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片: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蜂蝶:代表着轻盈与自由,暗示生命的活力。
- 春山:象征自然的美,春天的景色。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片”化作什么?
- A. 蜜蜂
- B. 蜂蝶
- C. 小鸟
- D. 风
-
诗中“归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伤感
- C. 宽慰
- D. 兴奋
-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答案:
- B (蜂蝶)
- B (伤感)
- C (明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出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亮为主题,探讨人生哲学,情感更加深沉。
这些作品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相似的主题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