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闺情》

时间: 2025-01-06 11:05:31

白露。

白露。

结作清霜彫树。

树头愁杀乌栖。

隔个窗儿乱啼。

啼乱。

啼乱。

惊醒罗帷梦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闺情
白露。白露。结作清霜彫树。树头愁杀乌栖。隔个窗儿乱啼。啼乱。啼乱。惊醒罗帷梦断。
——王贞仪

白话文翻译:

在白露时节,白露时节,已经结成清霜,雕刻在树木上。树梢上的乌鸦让人感到愁苦,隔着窗户不停地啼叫,啼叫声打乱了我的梦,惊醒了我,梦也随之断了。

注释:

  • 白露:指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9月8日或9日,天气变凉,露水增多。
  • 清霜:指天气转冷时,早晨出现的霜。
  • 雕树:意为树木上挂着霜,像是雕刻成的。
  • 愁杀:形容非常忧愁。
  • 乌栖:乌鸦栖息。
  • 乱啼:指乌鸦叫声混乱,打扰了人的思绪。
  • 罗帷:指轻薄的帷帐,用以遮挡视线。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白露常常与秋天的凋零、离别的愁苦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乌鸦,常被视为不祥之鸟,其叫声在此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表达人生的孤独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仪,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感,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中秋白露之际,天气转凉,诗人可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情感困境。

诗歌鉴赏:

《调笑令·闺情》以白露这一节气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两句“白露。白露。”以重复的方式强调了季节的转变,带出了一种清冷的气息。这清霜在树木上形成的雕刻,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树头愁杀乌栖”,描绘了乌鸦栖息在树上的情景,乌鸦的存在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乌鸦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视为不祥之物,其啼叫声似乎在传达着一种不安的情绪。

“隔个窗儿乱啼”,窗户作为阻隔内外世界的屏障,隔绝了诗人与外界的联系,而乌鸦的叫声则打破了这份宁静,象征着内心的不安和烦扰。最后一句“惊醒罗帷梦断”,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梦的破碎如同她内心的幻想与期盼的破灭。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出深沉的闺情与幽怨,展现了王贞仪作为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露。白露。:通过重复强调白露的到来,表达时节的变迁。
  2. 结作清霜彫树。:描绘初秋的寒意,霜冻在树木上,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3. 树头愁杀乌栖。:乌鸦栖息在树上,带来愁苦,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4. 隔个窗儿乱啼。:乌鸦的叫声穿透窗户,打扰了诗人的思绪。
  5. 啼乱。啼乱。:重复强调乌鸦的叫声,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6. 惊醒罗帷梦断。:梦的破碎象征着失落与孤独,强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 比喻:清霜比作雕刻,形象而生动。
  • 重复:通过反复使用“白露”、“啼乱”,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乌鸦的叫声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自然界与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露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女性在孤独与愁苦中的内心感受,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记忆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秋天的来临,代表时间的流逝。
  • 清霜: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乌鸦:象征不祥与孤独,传递出诗人的忧愁。
  • 窗户:象征人与外界的隔离,反映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露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节气?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乌鸦在诗中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期待
    D. 兴奋

  3. “惊醒罗帷梦断”中的“梦断”意味着什么?
    A. 美好的幻想破灭
    B. 新的开始
    C. 再次入睡
    D. 梦想实现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贞仪的《调笑令·闺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女性在特定时节中的情感体验。王贞仪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内心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两位女诗人都在作品中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