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时间: 2025-01-04 09:14: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梅尧臣 〔宋代〕
频官吴越馆粳稻,
况住南阳多水田。
北登太行入汾曲,
正穫稏秋风前。
晋人朴厚自寡讼,
软炊玉粒河鳞鲜。
君方少壮齿颊健,
甘美不负经腹便。
有意南飞寄我信,
满川鸣雁下连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吴越之地的官府中,我看到的是那丰美的粳稻,
更何况南阳的水田更是广阔。
我北上登上太行山,进入汾水的弯曲之地,
正是丰收季节,秋风送来稻谷的香气。
晋地的人们淳朴厚道,少有争讼,
那新鲜的鱼和软糯的米饭令人陶醉。
你正值壮年,面容健康,
享受美食绝对不会辜负自己的肚子。
如果你有意南飞,寄给我一封信,
那满川的雁阵就会在我心中回响。
注释
- 频官:指在吴越地区任职的官员。
- 粳稻:一种优质的水稻,适合在水田中生长。
- 况住:更何况,强调南阳的丰富。
- 北登太行:意指北上攀登太行山,描绘地理位置。
- 穫稏:指秋季丰收的稻谷。
- 河鳞鲜:指河中新鲜的鱼。
- 君方少壮:指对方正值年轻有为的时期。
- 甘美不负经腹便:享受美食的快乐,强调满足感。
- 南飞寄我信:暗示希望对方能传递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耆卿,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反映出其高洁的性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谢师厚去汾州的赠别诗。诗人在诗中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稻谷丰收的欣喜。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吴越和南阳的美丽田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在开头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吴越的丰盈与南阳的水田,展现出一种富饶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接着,诗人北上太行山,进入汾水,正值丰收的秋季,诗人以“正穫稏秋风前”描绘出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的美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映出晋地人们朴实厚道的风俗,生动地描绘了美味的鱼米,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富饶与安宁。最后,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新,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频官吴越馆粳稻:描绘吴越地区丰盈的稻谷,突显其富饶。
- 况住南阳多水田:南阳的水田更为广阔,进一步强调自然的丰饶。
- 北登太行入汾曲:表现诗人北上的行程,进入汾水的曲折之地。
- 正穫稏秋风前:正值丰收的时节,感受秋风送来的稻香。
- 晋人朴厚自寡讼:描绘晋地人们的淳朴和少有争吵的风俗。
- 软炊玉粒河鳞鲜:形象地展示河中新鲜的鱼和美味的米饭。
- 君方少壮齿颊健:赞美友人年轻健康,充满活力。
- 甘美不负经腹便:享受美食,强调生活的满足与快乐。
- 有意南飞寄我信:希望友人能传递信件,表达相思之情。
- 满川鸣雁下连连:意象丰富,描绘了雁阵飞翔的情景,象征着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软炊玉粒”,将米饭比作珍贵的玉石,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使用了工整的对仗,如“君方少壮齿颊健”与“甘美不负经腹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气势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友人情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谷:象征丰收与富饶,代表着对生活的满足。
- 水田:代表着土地的肥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劳动成果。
- 雁阵:象征思念与友谊,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粳稻”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优质水稻
- C. 一种水果
-
“君方少壮齿颊健”中的“君”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友人谢师厚
- C. 晋人
-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 A. 吴越和南阳
- B. 太行山
- C. 汾州
答案
- B. 一种优质水稻
- B. 友人谢师厚
- A. 吴越和南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赠花卿》: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勃的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梅尧臣更注重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的富饶,而王勃则更强调人生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