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时间: 2025-01-19 18:08:49意思解释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原文展示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
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
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
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
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
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
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
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文章或论到渊奥,轻重曾不遗毫厘。
间以辨谑每绝倒,岂顾明日无晨炊。
六街禁夜犹未去,童仆窃讶吾侪痴。
谈兵究弊又何益,万口不谓儒者知。
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露才扬己古来恶,卷舌噤口南方驰。
江湖秋老鳜鲈熟,归奉甘旨诚其宜。
但愿音尘寄鸟翼,慎勿却效儿女悲。
白话文翻译
新霜尚未降落,汴水依旧浅薄,轻舟只怕东下的时间会拖延。绕城而行,借得一匹老病的马,走一步就一瘸一拐,使得饮酒的人愈发疲惫。当我来到你的官舍想要告别时,你却因我离去而愈加欢喜。于是我叫来发髯的仆人,让他去请你子履,继续开席来倒酒。陈子果也到场,我们一起在小室里聊着放松的事情。烹制鸡兔美味的菜肴,桌上摆满了栗子和梨子。细雨纷纷,寒意渐浓,喝得酩酊大醉又怎能告辞呢?门前有客人来,别让他们打扰,我正在痛饮,帽子都歪了。文章时而论及渊奥,轻重之处毫厘不差。偶尔的笑谈更是令人捧腹,怎会顾及明天的早饭呢?六街的禁令还未解除,童仆们暗中奇怪我们这些人怎么如此痴迷。谈论兵事究竟有什么意义,众人不认为儒者懂得这些。酒酣耳热之际,我尽情发泄,二位朋友甚至对我感到惊讶。露水才扬自己向来不被喜爱,卷舌噤声的南方快马。江湖秋天的鳜鱼和鲈鱼正熟,归来奉上美味确实应当。只希望音信能寄托在鸟的翅膀上,切莫效仿儿女情长的悲哀。
注释
- 汴水:指汴河,古代一条重要的水道,象征着繁华与富饶。
- 轻舸:轻便的小船。
- 髯奴:指有胡须的仆人。
- 子履:指朋友的名字,或许是对亲密朋友的称呼。
- 庖兔:指用兔子烹制的菜肴。
- 飣餖:指美味的食物。
- 咽咽:指心中烦闷或厌倦的样子。
- 音尘寄鸟翼:指音信可以像鸟儿的翅膀一样自由传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华,号致远,宋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友人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酒醉中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诗歌鉴赏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是一首情感细腻的送别诗,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离别时的愁绪与欢愉交织在一起。诗中描绘了初冬时节,轻舟缓慢行驶,周围环境寒冷而萧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到达友人的官舍,尽情欢聚,饮酒作乐,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
此外,诗中对饮酒的描写生动形象,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与洒脱的生活态度。通过对酒席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明天将要离别,但在此时此刻,尽情享受当下的欢乐才是最重要的。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音信的期盼,渴望能够保留这份友情,寄托在飞鸟的翅膀上,既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透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霜未落汴水浅:初冬时节,霜尚未降落,汴水依旧不深。
- 轻舸惟恐东下迟:轻舟行驶,担心东下的行程会拖延。
- 遶城假得老病马:绕城而行,借来一匹老病的马。
- 一步一跛饮人疲:走一步就一瘸一拐,令人愈发疲惫。
- 到君官舍欲取别:来到朋友的官舍想要告别。
- 君惜我去频增嘻:朋友因我离去而愈加欢喜。
- 便步髯奴呼子履:于是我叫来发髯的仆人去请子履。
- 又令开席罗酒卮:继续开席来倒酒。
- 逡巡陈子果亦至:陈子果也到场。
- 共坐小室聊伸眉:我们一起在小室里放松聊天。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
- 拟人:如“音尘寄鸟翼”,将音信比作鸟的翅膀。
- 比喻:将饮酒欢聚比作一种放松与发泄,表现出诗人对酒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珍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尽管离别在即,但在此时此刻,尽情享受友情的欢乐才是最重要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与凋零。
- 舟:象征旅途与离别。
- 酒:象征欢聚与放松。
- 雨:象征忧愁与思念。
- 鸟:象征自由与音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汴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汴京
- B. 长安
- C. 洛阳
-
诗人为什么担心“东下迟”?
- A. 害怕夜间行驶
- B. 惧怕天气寒冷
- C. 不想离开朋友
-
“酒酣耳热”描述的是怎样的状态?
- A. 醉酒后的无奈
- B. 享受饮酒的快乐
- C. 期待明天的到来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别离的情感。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饮酒的情怀。
诗词对比
-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与《送元二使安西》均以送别为主题,但前者表现了更多的欢聚与酒宴气氛,而后者则更为沉重,充满了对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