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四日闻莺》
时间: 2025-01-01 14:27: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二十四日闻莺 张耒 〔宋代〕
桃蹊李径有埃尘,寂寂青阴蔽四邻。 落月半窗幽梦断,隔窗芳树语莺新。 忽忘身是三年客,便觉楼瞻二室云。 佳境故人如一梦,懒将白发望余春。
白话文翻译:
在桃花和李树的小路上,尘土飞扬,四周被青翠的树荫静静地遮蔽。 半窗的月光下,幽深的梦境被中断,隔着窗户,芳香的树丛中,新莺在鸣叫。 忽然忘记自己已是三年的客人,便觉得楼阁远眺,二室山上的云雾。 美好的景象和故人如同一场梦,懒得再去用白发期盼剩下的春天。
注释:
- 桃蹊李径:指桃花和李树的小路。
- 埃尘:尘土。
- 寂寂:安静无声。
- 青阴:青翠的树荫。
- 落月:指月光。
- 幽梦:深沉的梦境。
- 芳树:芳香的树丛。
- 语莺:鸣叫的莺鸟。
- 忽忘:忽然忘记。
- 三年客:指在外漂泊三年。
- 楼瞻:楼阁远望。
- 二室云:指二室山上的云雾。
- 佳境:美好的景象。
- 故人:旧友。
- 懒将:懒得再去。
- 白发:指年老。
- 望余春:期盼剩下的春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宋代创作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桃蹊李径有埃尘”和“寂寂青阴蔽四邻”描绘了春天的静谧和生机,而“落月半窗幽梦断”和“隔窗芳树语莺新”则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佳境故人如一梦,懒将白发望余春”则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蹊李径有埃尘,寂寂青阴蔽四邻。
- 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桃花和李树的小路上尘土飞扬,四周被青翠的树荫静静地遮蔽。
-
落月半窗幽梦断,隔窗芳树语莺新。
- 这句通过月光和莺鸟的鸣叫,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半窗的月光下,幽深的梦境被中断,隔着窗户,芳香的树丛中,新莺在鸣叫。
-
忽忘身是三年客,便觉楼瞻二室云。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忽然忘记自己已是三年的客人,便觉得楼阁远眺,二室山上的云雾。
-
佳境故人如一梦,懒将白发望余春。
- 这句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美好的景象和故人如同一场梦,懒得再去用白发期盼剩下的春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佳境故人如一梦”,将美好的景象和故人比作一场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拟人:如“隔窗芳树语莺新”,将莺鸟的鸣叫拟人化,赋予了它们说话的能力。
- 对仗:如“桃蹊李径有埃尘,寂寂青阴蔽四邻”,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桃蹊李径:春天的象征,表达了生机和美好。
- 落月:月光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梦境。
- 芳树语莺:春天的象征,表达了生机和美好。
- 二室云:山上的云雾,表达了诗人的远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蹊李径有埃尘”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佳境故人如一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 A. 自然景色
- B. 故人
- C. 青春
- D. 梦想
-
诗中“懒将白发望余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 A. 期待
- B. 淡然
- C. 悲观
- D. 乐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三月二十四日闻莺》与苏轼的《春夜喜雨》: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作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