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
时间: 2025-01-19 20:03: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晚雨向风斜,村远荒凉三四家。 野色连云迷稼穑,秋声催晓起蒹葭。 愁如夜月长随客,身似飞鸿不记家。 极目相望何处是,海天无际落残霞。
白话文翻译:
晚风中斜斜的雨声萧萧,远处的村庄荒凉,只有三四户人家。 田野的景色与云相连,模糊了庄稼的界限,秋天的声音催促着黎明,蒹葭开始生长。 忧愁如同夜间的月亮,长久地伴随着旅人,身体如同飞翔的鸿雁,不再记得家的方向。 极目远望,不知何处是尽头,海天一色,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
注释:
- 萧萧:形容雨声。
- 稼穑:指农作物。
-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比喻远方的思念。
- 飞鸿:比喻旅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从海路前往楚地的旅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旅途中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愁如夜月长随客,身似飞鸿不记家”一句,巧妙地将诗人的忧愁与夜月、飞鸿相比,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晚雨向风斜:晚风中斜斜的雨声萧萧,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村远荒凉三四家:远处的村庄荒凉,只有三四户人家,突出了旅途的孤寂。
- 野色连云迷稼穑:田野的景色与云相连,模糊了庄稼的界限,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色。
- 秋声催晓起蒹葭:秋天的声音催促着黎明,蒹葭开始生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愁如夜月长随客:忧愁如同夜间的月亮,长久地伴随着旅人,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 身似飞鸿不记家:身体如同飞翔的鸿雁,不再记得家的方向,比喻诗人漂泊无依。
- 极目相望何处是:极目远望,不知何处是尽头,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迷茫。
- 海天无际落残霞:海天一色,落日的余晖洒满天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如夜月”、“身似飞鸿”,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拟人:如“秋声催晓”,将秋天拟人化,赋予了时间以生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夜月:象征孤独和忧愁。
- 飞鸿:象征旅人和漂泊。
- 蒹葭:象征远方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如夜月长随客”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身似飞鸿不记家”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感慨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野色连云迷稼穑”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A. 广阔的自然景色 B. 荒凉的村庄 C. 繁忙的农田 D. 宁静的夜晚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同样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
- 王维的《送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与杜甫的《旅夜书怀》: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的多首诗作,可以与张耒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