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饮酒·其二
原文展示: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白话文翻译:
积德的人终有回报,夷叔隐居在西山。
善与恶如果没有回应,那为何空口说这些话呢?
如今已是九十岁,生活困苦饥寒交迫,
不依赖那固有的节操,百年之后又有谁会传颂?
注释:
- 积善:积累善行。
- 夷叔:指夷叔(即隐士),典出《诗经》。
- 善恶苟不应:善与恶若是不应有回应。
- 九十行带索:形容年纪已高,生活艰辛。
- 固穷节:固守贫贱的节操。
- 百世当谁传:百年之后又有谁来传颂。
典故解析:
“夷叔在西山”指的是隐士的生活,象征着对物质的超脱和精神的追求,出自古代对隐士的尊崇。此处用以引申陶渊明隐居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归隐田园、崇尚自然、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陶渊明隐居时期,他在世俗纷扰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饮酒·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善与恶、贫与富、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积善云有报”引入,强调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但紧接着又提出对现实的质疑:善恶如果没有回应,那么言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这是对社会公正的一种失望与无奈。在对比自身的年老困境时,诗人用“九十行带索”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艰辛生活,暗示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最后,诗人感慨固守节操却无人传颂,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也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思考。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不失对理想的坚持,体现了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与个人价值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积善云有报”:提到善行必有回报,表达了对道德的信仰。
- “夷叔在西山”:引入隐士的理想,象征对人世的超脱。
- “善恶苟不应”:质疑道德的公正性。
- “九十行带索”:感慨个人的生活困苦。
- “饥寒况当年”:回忆年轻时的艰辛。
- “不赖固穷节”:即使固守节操也未必有人传颂。
- “百世当谁传”:感叹个人的价值与历史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对比:善与恶的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 象征:夷叔象征隐士理想,生活困苦象征人生的无常。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道德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人生价值的追寻,也体现了陶渊明对人生无常与社会不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积善:象征道德行为,反映人的内心追求。
- 夷叔:象征隐士生活,代表对世俗的超脱。
- 九十行带索:象征年老与生活艰辛,反映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积善云有报”中的“积善”指什么?
- A. 积累财富
- B. 积累善行
- C. 积累知识
- D. 积累友谊
-
诗中“夷叔在西山”是指?
- A. 隐居的理想
- B. 生活的困境
- C. 朋友的相聚
- D. 追求的目标
-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失望
- C. 无所谓
-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同样表达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社会的作品,反映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与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陶渊明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道德,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