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其二》
时间: 2025-01-19 18:1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移居·其二
作者: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白话文翻译
春秋季节有很多美好的日子,我登高写新诗。
朋友们在门口相呼,碰面时有酒可斟酌。
农人们各自回家务农,闲暇之时常常相思。
思念时便披上衣服,欢声笑语没有尽头。
这样的情感难道无法承受吗?无缘无故地就要离去。
衣食问题必须安排好,勤劳耕作不会欺骗我。
注释
- 佳日:美好的日子,指春秋时节的晴朗天气。
- 赋新诗:写新的诗作。
- 斟酌:倒酒、饮酒。
- 相思:思念,怀念朋友或家人。
- 披衣:穿衣,意指准备外出或会友。
- 无为忽去兹:无缘无故地就离去。
- 衣食当须纪:衣食问题必须有安排。
典故解析
陶渊明生活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归隐之志。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春秋佳日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同时也表现出对友谊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陶渊明隐居后,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虽然政治动荡,但陶渊明选择了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移居·其二》是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一种生动描绘,也体现了他对友人、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展现了春秋的美好时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创作的灵感。陶渊明在此时选择登高作诗,表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温暖的友谊。酒在古代不仅是饮品,更是交友、联络感情的媒介。诗人在这里用酒来象征友情的浓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则表达了生活的真实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忙碌,然而在忙碌之余,思念和牵挂却充盈着内心。诗中反复出现的“相思”二字,深化了情感的主题,突出人际关系的珍贵。
最后,陶渊明提出“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一句以现实为基础,强调了勤劳和自给自足的重要性,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整首诗浑然一体,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友谊的珍惜,反映了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秋多佳日:春秋季节常有美好的日子,暗示生活的美好。
- 登高赋新诗:在这种美好的时光里,诗人选择登高吟诗,表达内心的情感。
- 过门更相呼:朋友们相互呼唤,表现友谊的亲密。
- 有酒斟酌之:有酒可以分享,暗示聚会的愉悦。
- 农务各自归:每个人忙于自己的农事,体现乡村生活的真实。
- 闲暇辄相思:在闲暇时刻,常常思念朋友,表现情感的细腻。
- 相思则披衣:思念之时准备出门,显示对友谊的渴望。
- 言笑无厌时:与友人相聚时欢声笑语,表现生活的乐趣。
- 此理将不胜?:这样的情感是否能承受得住?
- 无为忽去兹:无缘无故地离开,表现对分离的无奈。
- 衣食当须纪:生活必需品需要有安排,强调生活的现实。
- 力耕不吾欺:勤劳耕作不辜负自己,表现自给自足的理想。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酒”象征友情)、对仗(如“登高赋新诗”与“过门更相呼”)等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体现了他闲适、清新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春秋: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高山:象征着追求与向往的目标。
- 酒:象征着友情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 农务:象征着生活的真实与朴实。
- 相思: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秋多佳日”指的是哪两个季节?
- A. 冬和夏
- B. 春和秋
- C. 春和冬
- D. 夏和秋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A. 写信
- B. 斟酒
- C. 送礼
- D. 画画
-
诗中“衣食当须纪”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享乐
- B. 计划
- C. 漫无目的
- D. 随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另一首田园诗,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饮酒》:同样反映了陶渊明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与人际关系方面都有所共鸣,但陶渊明更多强调田园生活的真实与人情的温暖,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展现自然景色的恬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 《古诗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