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9:06:06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诗 其三
作者: 陶渊明 〔魏晋〕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白话文翻译:

荣华富贵是难以长久占有的,盛衰兴亡是无法预测的。
曾经是春天盛开的荷花,如今却变成了秋天的荷叶。
严寒的霜冻结在野草上,虽然枯萎却还未到离别的时刻。
日月轮回不停,我已离去再也无法回到阳光下。
依依不舍地怀念往昔,思及这些令人断肠的往事。

注释:

  • 荣华:指富贵、名声。
  • 难久居:难以长久保持。
  • 盛衰不可量:盛大与衰败是无法估量的。
  • 三春蕖:指春天的荷花,象征繁荣美好。
  • 秋莲房:秋天的荷叶,象征衰退和凋零。
  • 严霜:严寒的霜冻。
  • 结野草:霜冻使野草结冰。
  • 未遽央:尚未急于离去。
  • 日月还复周:日月循环往复。
  • 我去不再阳:我已经离去,再也无法回到阳光下。
  • 眷眷往昔时:依依不舍地怀念过去的时光。
  • 断人肠:令人非常伤心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著称,反映了对世俗权力和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们普遍感受到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理想的破灭。诗人通过这首杂诗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无奈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杂诗 其三》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往昔的深情怀念。开篇的“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直接点明了人生的脆弱和不确定性,表达出对荣华富贵的淡漠态度。在“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中,通过春秋荷花的变化,诗人展现了生命的轮回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由盛转衰。

接下来的“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则描绘了自然界的严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最后两句“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死的不可逆转。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陶渊明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荣华难久居:荣华富贵难以长久保持。
  2. 盛衰不可量:繁荣与衰败是无法预估的。
  3. 昔为三春蕖:曾经如三月的荷花般美丽。
  4. 今作秋莲房:如今却化作秋天的荷叶,暗示衰败。
  5. 严霜结野草:严寒的霜冻覆盖了野草。
  6. 枯悴未遽央:虽然凋零,但还未到绝望的地步。
  7. 日月还复周:日月循环往复,象征时间的永恒。
  8. 我去不再阳:我已经离去,再也无法回到阳光下。
  9. 眷眷往昔时:依依不舍地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10. 忆此断人肠:回忆起这些往事,让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蕖”和“秋莲”比喻人生的变化。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日月拟人化,体现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陶渊明对荣华富贵的淡泊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荣华:象征名利和地位,代表世俗的追求。
  2. 三春蕖:象征青春与繁荣。
  3. 秋莲房:象征衰老与凋零。
  4. 严霜: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5.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昔为三春蕖”是指什么? A. 秋天的荷叶
    B. 春天的荷花
    C. 冬天的冰雪
    D. 夏天的绿叶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日月还复周”,这句表达了什么?

  3.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错)

答案:

  1. B
  2. 时间的循环与无情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杂诗 其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了宁静的生活态度,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伤感。

参考资料:

  • 《陶渊明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陶渊明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哲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