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楙伯二首》

时间: 2025-01-01 14:44:31

乃翁良玉不劳攻,之子天葩特地红。

海道扁舟明日具,江东尊酒几时同。

上楼谁伴老玄德,惊座今逢小孟公。

回首暮云千里合,有书何处托征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陈楙伯二首
作者:刘克庄
乃翁良玉不劳攻,之子天葩特地红。
海道扁舟明日具,江东尊酒几时同。
上楼谁伴老玄德,惊座今逢小孟公。
回首暮云千里合,有书何处托征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个老翁的美玉无需辛苦去雕琢,他的儿子如同天上盛开的花朵般鲜艳。
明天我准备好小船,准备出海,江东的美酒何时能一起畅饮呢?
登高楼时,谁能陪伴我这老头子,惊讶的是今天竟然遇见了小孟公。
回首望去,暮色云层千里相连,有书信可以寄托给那远行的鸿雁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乃翁”:指老者,翁字有尊称之意。
  • “良玉”:美玉,象征珍贵的东西。
  • “之子”:指他的儿子。
  • “天葩”:指天上的花,形容儿子的美丽。
  • “海道”:指海上的道路,出海的意思。
  • “扁舟”:小船,轻便的小船。
  • “尊酒”:美酒,通常指高档的酒。
  • “上楼”:指登高楼。
  • “老玄德”:可能指老年的德行,或者是对某位长者的尊称。
  • “小孟公”:可能是指孟尝君的后辈,或是对年轻朋友的亲切称呼。
  • “回首”:回头看。
  • “暮云”:傍晚的云彩。
  • “征鸿”:指远行的鸿雁,常用作寄信的意象。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提到的“老玄德”可能暗指历史上的德行高尚之人,带有对长者的敬仰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诗歌多有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与友人相聚后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达对友谊的珍惜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通过“良玉”和“天葩”的比喻,表现出对人的赞美,体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接着,诗人提到出海的准备,暗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反映了生活的变化无常。

在“上楼”的描写中,诗人表现出孤独感,期待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这一刻的美好,这里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与珍惜。最后一联“回首暮云千里合”,则是对过往的追忆,唤起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书信的寄托与期待,这种情感与意境的结合,让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乃翁良玉不劳攻”:老翁的美玉,不需要经过雕琢,象征自然之美。
  2. “之子天葩特地红”:儿子如天上盛开的花一样美丽,表现对儿子的赞美。
  3. “海道扁舟明日具”:明天准备好出海的小船,表现出出行的期待。
  4. “江东尊酒几时同”:对江东美酒的渴望,表达对友谊的向往。
  5. “上楼谁伴老玄德”:登高楼时,感到孤独,期待有朋友陪伴。
  6. “惊座今逢小孟公”:偶然遇到朋友,带来惊喜。
  7. “回首暮云千里合”:回望远方,暮色渐浓,感慨时光流逝。
  8. “有书何处托征鸿”:对书信寄托的思考,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儿子比作“天葩”,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美玉、花朵象征美好的人与事,表达作者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情、友谊和时间的流逝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友谊的渴望,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玉:象征珍贵、纯净的友谊与人品。
  • 天葩:象征美丽、优秀的年轻人。
  • 扁舟:象征人生的旅途与探索。
  • 尊酒:象征友谊中的欢聚与畅饮。
  • 暮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征鸿:象征思念与书信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乃翁良玉不劳攻”中“良玉”指的是:
    A. 普通的玉
    B. 美好的事物
    C. 劣质的玉

  2. “之子天葩特地红”中的“天葩”是指:
    A. 地上的花
    B. 天上的花
    C. 人工栽种的花

  3.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
    A. 大船
    B. 小船
    C. 没有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答陈楙伯二首》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静夜思》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而《答陈楙伯二首》则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谊。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传统诗歌中对人情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年谱》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