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其一 十一月十日知郡宴吴府判坐中赋海棠》
时间: 2024-12-31 21:2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斛珠 其一 十一月十日知郡宴吴府判坐中赋海棠》
作者:王质〔宋代〕
风流太守。未春先试回春手。天寒修竹斜阳后。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天香国色浓如酒。且教青女休僝僽。梅花元是群花首。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太守,虽然春天尚未到来,却已经在寒冷的天里试着展现春的气息。夕阳斜照,寒意中的修竹显得格外清冷。此时翠绿色的袖子中,忽然出现了红色的袖子,仿佛是春天的使者。那天香国色的花朵,香气浓郁如美酒。此时,我希望那青衣姑娘不要再打扰梅花的清雅。因为梅花本是花中之王,经过细细的思量,我只怕梅花会显得瘦弱。
注释:
- 风流太守:风流是指风雅、潇洒,此处指代太守的风度。
- 回春手:春天的气息,暗指太守的才能。
- 翠袖、红袖: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翠袖象征温文尔雅,红袖则象征热情。
- 天香国色:形容花朵的香气和色彩极为浓烈,寓意美好。
典故解析:
- 梅花元是群花首: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 青女:指代年轻的女性,可能是特指某种花的化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质,宋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宴会上,抒发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在宴席中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风流太守”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憧憬和对梅花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初冬的寒意与春天的希望交织在一起的美好氛围。翠袖与红袖的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不同女性的气质。在诗的尾声,诗人将梅花与其它花卉进行比较,突出了梅花的独特地位,表现了对纯粹美的追求与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流太守:以太守的风流形象开篇,设定了诗的基调。
- 未春先试回春手:表现出太守的才情与洒脱,暗示春天的到来。
- 天寒修竹斜阳后:描绘了秋冬交替时分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氛围。
- 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对比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生动而富有层次。
- 天香国色浓如酒:形容花朵的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感受。
- 且教青女休僝僽:希望青衣姑娘不要打扰梅花,表现出对梅花的珍视。
- 梅花元是群花首:强调梅花的高洁与独特地位。
- 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表达了对梅花的担忧,反映出对美的惜惜与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香国色”,将花朵的香气和色彩与酒相提并论。
- 对仗:如“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花朵以人性化的情感,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通过对比与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 青女、红袖:分别象征温文尔雅与热情奔放的女性形象。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风流太守”指的是? A. 一位普通官员
B. 一位风度翩翩的太守
C. 一位书生 -
“翠袖”与“红袖”分别象征什么? A. 清冷与温暖
B. 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C. 春天与冬天 -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什么上? A. 对梅花的赞美
B. 对太守的描写
C. 对宴会的描绘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王质的《一斛珠》与王安石的《梅花》都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但王安石的作品更加强调梅花的坚韧品质,而王质则更注重梅花与春天的关系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