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原文展示:
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
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
迨兹闻雁夜,重忆别离秋。
徒有盈樽酒,镇此百端忧。
白话文翻译:
刚刚结束在永阳的守卫,重新躺在浔阳楼上。
悬挂的栏杆上飘落着寒冷的雨,险峻的城墙映照着江水的流动。
如今听到夜晚的雁声,重温起那离别的秋天。
手中只有满樽的美酒,来安抚我心中的无数忧愁。
注释:
- 永阳:古地名,此处指作者曾经驻守的地方。
- 浔阳楼:位于今江西九江,是著名的楼阁,历史悠久。
- 悬槛:悬挂的栏杆。
- 危堞:高耸的城墙。
- 迨兹:到现在。
- 闻雁夜:听到夜晚飞来的大雁,通常象征迁徙与思乡。
- 徒有盈樽酒:只有满满一樽酒,表示无奈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757年,卒于810年。其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具有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作于韦应物担任永阳守时,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此时正值秋季,雁南飞,诗人身处浔阳楼,遥望江水,心中涌起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五言绝句,简练而富有韵味。开头两句,诗人以“始罢永阳守”引入,展现了他刚结束守卫的疲惫与孤独,接着通过“复卧浔阳楼”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状态。然而,随之而来的“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情的冷寂,寒雨飘洒,江水流淌,仿佛与诗人的心境相互映衬。之后,夜晚的雁声唤起诗人对离别的回忆,情感愈发浓烈,似乎是对故乡、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以“徒有盈樽酒”结尾,展现出诗人虽有酒,但无法释怀内心的忧愁,展现出一种无奈的叹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孤独与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始罢永阳守:刚刚完成在永阳的守卫,说明诗人是一名官员,可能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工作。
- 复卧浔阳楼:回到浔阳楼,表示他在此放松,但内心并不平静。
- 悬槛飘寒雨:寒冷的雨水落在栏杆上,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
- 危堞侵江流:高耸的城墙映照在流动的江水中,表现出一种高远与流动的对比。
- 迨兹闻雁夜:如今夜晚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 重忆别离秋:回忆起秋天的离别,情感愈加沉重。
- 徒有盈樽酒:手中只有满满一樽好酒,但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忧虑。
- 镇此百端忧:用酒来镇压心中的种种忧愁,表现出无奈和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雁声、寒雨、江水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恬淡而又孤寂的画面。
- 拟人:雨水的飘洒和江水的流动,仿佛都在诉说诗人的心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孤独与忧愁中,试图通过酒来解忧,却发现无奈与孤独始终伴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离别与思乡,常常与秋季相联系。
- 寒雨:代表孤独与冷清,映射诗人的心情。
- 樽酒:象征着慰藉与无奈,酒虽美却无法消解心中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应物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浔阳楼”位于哪个省? A. 江西
B. 安徽
C. 浙江
D. 福建 -
“徒有盈樽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忧愁
C. 兴奋
D. 绝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家人的牵挂和对生活的感慨,而韦应物则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情感的表达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