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李儋》
时间: 2024-12-29 20:03:3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别李儋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首戴惠文冠,心有决胜筹。
翩翩四五骑,结束向并州。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
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
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
忽枉别离札,涕泪一交流。
远郡卧残疾,凉气满西楼。
想子临长路,时当淮海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李儋的深情告别。诗人戴着惠文冠,心中暗自盘算着决胜的筹码。轻盈的四五骑马者,朝着并州的方向结束了旅程。自己虽在相公的幕下名声在外,但对丘山的恩惠仍未得到回报。对妻子和孩子未能顾及,亲友又怎能留住?往日同写诗文,共同编织情感,如今却忽然收到离别的信札,泪水交融。远方的郡县卧病在床,西楼里凉气袭人。想到自己的孩子在漫长的路上,正值淮海的秋天。
注释:
- 惠文冠: 古代文人的冠帽,象征文人的身份。
- 决胜筹: 决定胜负的筹码,这里指诗人的志向。
- 并州: 地名,指北方的一个地区。
- 丘山恩未酬: 指对山川的恩情未能回报。
- 涕泪一交流: 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悲伤情感。
- 淮海: 指淮河和海的交汇处,秋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寄别李儋》写于诗人与友人李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伤感。李儋是韦应物的好友,此诗正好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离别之痛。
诗歌鉴赏:
《寄别李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开篇提到“惠文冠”,这个细节不仅仅是对身份的自我认同,更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骑马出行的场景,轻快而又略显无奈,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无奈。
“名在相公幕,丘山恩未酬”一句,显示出诗人对自身成就的反思,虽然身处高位,但心中仍觉恩情未报,体现出唐代士人重情重义的性格。后面的“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家庭和朋友的思念与愧疚。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上层层递进,从对友人的思念,到对家庭的挂念,最终在“时当淮海秋”中迎来情感的高潮,寓意深远,令人感慨万千。诗中的意象如“凉气满西楼”、“涕泪一交流”等,极富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离别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戴惠文冠: 诗人以冠为引,象征自身身份与理想。
- 心有决胜筹: 表达内心的斗志与追求。
- 翩翩四五骑: 描绘出行的轻快与洒脱。
- 结束向并州: 透露出离别的方向,隐含着不舍。
- 名在相公幕: 反映诗人的社会地位。
- 丘山恩未酬: 对山川的感恩未能回报,内心的愧疚。
- 妻子不及顾: 家庭的牵挂,体现责任感。
- 亲友安得留: 友人难以留住,离别的无奈。
- 宿昔同文翰: 过去的情谊,表达了深厚的友谊。
- 忽枉别离札: 突如其来的离别,情感的冲击。
- 涕泪一交流: 彼此的感情交融,悲伤的共鸣。
- 远郡卧残疾: 远方的孤独与无奈。
- 凉气满西楼: 秋天的凉意,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想子临长路: 对孩子的思念,情感的寄托。
- 时当淮海秋: 秋天的意象,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修辞手法: 该诗采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涕泪一交流”将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之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家庭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充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惠文冠: 代表诗人的身份与理想。
- 四五骑: 代表离别时的轻松与不舍。
- 丘山: 象征着自然与情感的恩情。
- 涕泪: 直接表达情感的激荡。
- 淮海秋: 代表离别的季节,具象化思念的时间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惠文冠”象征什么?
A) 诗人的身份
B) 朋友的祝福
C) 离别的情感
D) 自然的景象 -
“妻子不及顾,亲友安得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庭的责任感
B) 对朋友的感激
C) 对事业的追求
D) 对未来的迷茫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朋友的祝福
C) 自然的美景
D) 事业的成功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寄别李儋》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描写了离别的情感,但韦应物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勃则更侧重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美好愿景。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