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鱼水击三千里,
决起还须九万程。
坐进庵中才一步,
初无行处若为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洋的辽阔与旅途的艰辛。海鱼在水中游动,仿佛能达到三千里远,但要想真正地跃起,仍需经历九万里漫长的旅途。诗人在庵中静坐,发现自己仅仅迈出了一步,似乎无处可去,又该如何前行呢?
注释:
- 海鱼:指海中的鱼,象征自由和广阔。
- 水击:水面波动,形容海浪的力量。
- 三千里:形容距离远。
- 决起:跃起,指从水中跃起的动作。
- 九万程:形容漫长的行程,表示旅途的艰辛。
- 坐进庵中:入庵中静坐,象征一种隐居或静思的状态。
- 初无行处:起初并没有行走的地方,暗指困惑或迷茫。
- 若为行:如何才能走出去。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海鱼”与“水击”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大海及自由的向往。同时,隐居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常见的理想,代表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公美,号舒云,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语言生动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致和人生哲理,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隐居之后,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沉思与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坐进庵》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内容上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大海的浩渺与旅途的艰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探索的艰难。首联“海鱼水击三千里,决起还须九万程”以形象的比喻,表现出追求理想的漫长与艰辛,仿佛在提醒人们,虽然目标遥远,但仍需勇敢面对。而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探讨,诗人在庵中静坐,思考行走的意义,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与对自我内心的追问。
诗中“坐进庵中才一步”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内心的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鱼水击三千里:描绘海中鱼在水中游动,体现出自由与广阔的意象。
- 决起还须九万程:强调即使能够跃起,旅途依然漫长,暗示追求理想的艰辛。
- 坐进庵中才一步:反映出诗人隐居的状态,强调内心的沉静。
- 初无行处若为行:表达了对行走意义的思考,探讨如何在无所适从中找到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旅途比喻为海鱼的游动,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若为行”,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海洋与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内心的宁静,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了对自由与归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鱼: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水击:代表外部世界的冲击与挑战。
- 庵:隐居的象征,体现内心的宁静。
- 行:象征人生的追求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水
B. 海鱼
C. 花草 -
“决起还须九万程”中“九万程”表示什么? A. 短途
B. 漫长的旅途
C. 轻松的行程 -
诗人在庵中反思的目的是? A. 寻找财富
B. 探索内心的意义
C. 享受外界的繁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赤壁赋》: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哲理,但更强调了历史的沧桑。
- 《庐山谣》:描绘山水之美,探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风格上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