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信守李秬二首二》

时间: 2025-01-01 12:43:13

爱山何必俟归山,簿领忙时拨置看。

阊阖自应行发轫,珊瑚终未拂垂竿。

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

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爱山何必俟归山,簿领忙时拨置看。
阊阖自应行发轫,珊瑚终未拂垂竿。
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
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

白话文翻译:

爱山的人何必等到归山时再去欣赏呢?即使在繁忙的时候,也可以随手写下感受。阊阖宫门自然该在某个时刻开启,而珊瑚树枝依然未曾触碰到低垂的钓竿。酒杯中常常允许我陪伴文举,屋檐下仍然可以寄托对伯鸾的思念。若能成功,就像范蠡那样,愿与白鸥共誓,誓言不再受寒冷的侵扰。

注释:

  • 爱山:指喜爱山水的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簿领:指书本或文具,强调在繁忙中仍不忘记录。
  • 阊阖:古代宫门的名称,象征着开始和机会的来临。
  • 珊瑚:比喻美好、珍贵的事物。
  • 樽中屡许:樽中多次允许,指酒杯中的欢聚。
  • 文举:指文学成就,可能是指李白等文人。
  • 伯鸾:指对某位知音的怀念。
  • 范蠡: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以成功而闻名。
  • 白鸥:象征自由和友情的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20),字子厚,号冯山,宋代诗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自然,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山水之美而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在繁忙生活中仍然追求美好与自由的愿望。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开篇“爱山何必俟归山”,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并传达出一种不必等待的积极态度,强调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懂得去欣赏和记录生活的美好。接下来,诗人用“阊阖自应行发轫”来象征机会的来临,暗示在合适的时机,人生的道路也会迎来新的起点。

“樽中屡许陪文举,庑下犹堪寄伯鸾”则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共饮的欢乐和对友人深切的怀念,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最后一句“便作功成同范蠡,白鸥盟誓不教寒”,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历史人物范蠡的成就相提并论,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对友谊的珍视,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爱山何必俟归山: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不必等到回到山中。
    • 簿领忙时拨置看:在忙碌中依然要去感受美好。
    • 阊阖自应行发轫:机会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
    • 珊瑚终未拂垂竿:比喻美好的愿望尚未实现。
    • 樽中屡许陪文举:在酒中与文人共欢。
    • 庑下犹堪寄伯鸾:在屋檐下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 便作功成同范蠡:如果成功,愿与历史人物同享荣耀。
    • 白鸥盟誓不教寒:与白鸥共誓,永远不受寒冷的困扰。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阊阖”比喻机会。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山水、白鸥、樽中美酒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热爱。
  • 白鸥:象征自由与友谊的执着。
  • 酒樽:象征欢乐的聚会与人际关系的维系。
  • 珊瑚:象征珍贵的愿望与未实现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阊阖”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机会
    • C. 归乡
    • D. 自然
  2. “便作功成同范蠡”中提到的范蠡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 A. 春秋
    • B. 战国
    • C. 汉代
    • D. 唐代
  3. 诗中提到的“白鸥”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自由与友情
    • C. 诗意
    • D. 梦想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晁补之的诗作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加强调对时光的感慨,而晁补之则更多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