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人何处是花蹊,香玉匀铺不见泥。
莫怪山翁行步涩,更无空处著枯藜。
白话文翻译:
问路人哪里是花的小路,香玉花开得满地都没有泥土的痕迹。
不要怪山中的老翁走路缓慢,实在是没有地方可以放下干枯的藜草。
注释:
- 问人:询问路人。
- 花蹊:花的路径,指花开的地方。
- 香玉:指香气扑鼻的玉兰花。
- 匀铺:均匀地铺满。
- 不见泥:没有泥土,暗示花开得繁盛。
- 莫怪:不要怪。
- 山翁:山中的老人,生活在山中,常常指代隐居的人。
- 行步涩:走路的步伐缓慢。
- 空处:没有地方。
- 著枯藜:放下干枯的藜草,藜草是野草的一种,常用于形容贫瘠。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山翁”可看作隐士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理解。同时,“香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与“枯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及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擅长描绘山水花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范成大在此时正值个人创作高峰,诗中描绘了寒梅的残花与山翁的行走,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开头两句,通过对花道的询问,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特别是“香玉匀铺不见泥”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清纯与高洁。接下来的“莫怪山翁行步涩”,则引导读者思考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用“行步涩”来形容山翁走路的缓慢,似乎在暗示隐士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香玉的芬芳,又有枯藜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问人何处是花蹊:诗人向路人询问开花的小路,表现出他渴望接触美好事物的心情。
- 香玉匀铺不见泥:梅花香气四溢,地上没有任何泥土,暗示花开的洁净与美丽。
- 莫怪山翁行步涩:不要责怪山中老人走路缓慢,暗示隐士的生活。
- 更无空处著枯藜:更没有地方可以放下枯干的藜草,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人生态度相提并论,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清白高洁的向往,同时对隐士生活的无奈和孤独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花蹊:象征美好与希望。
- 香玉:代表纯净与高雅。
- 山翁:隐士,象征孤独与反思。
- 枯藜:象征生活的贫瘠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玉”指的是什么?
- A. 玉兰花
- B. 玫瑰花
- C. 梅花
- D. 牡丹花
-
“莫怪山翁行步涩”中的“山翁”指的是?
- A. 一位年轻人
- B. 一位隐士或老者
- C. 一位商人
- D. 一位士兵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人生的无奈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感悟,但李白的风格更加豪放,而范成大的诗则更加细腻且富有哲理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范成大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