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乡侯灯夕六首》

时间: 2025-01-04 13:03:10

榾柮通红未辟寒,病身无异着囚山。

俊游与众聊同乐,欢事于侬了不关。

一霎莲华开陆地,十分桂影洗瀛寰。

朝家若访玄真子,知在清溪第几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榾柮通红未辟寒,病身无异着囚山。
俊游与众聊同乐,欢事于侬了不关。
一霎莲华开陆地,十分桂影洗瀛寰。
朝家若访玄真子,知在清溪第几湾。

白话文翻译:

火光红亮,尚未驱散寒意,我的病身犹如被囚于山中。
与朋友们畅谈游乐,欢愉的事情与我已无关。
一刹那间,莲花在陆地上盛开,十分明亮的桂影洒向整个世界。
如果早晨有人找那位隐士,知道他在清溪的哪个湾里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榾柮:指柴火,火焰红亮。
  • 未辟寒:尚未驱散寒意。
  • 囚山:形容身处困境,像囚徒被关在山中。
  • 俊游:指美好而愉快的游玩。
  • 欢事:指欢愉的事情。
  • 莲华: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桂影:指桂树的影子,桂花象征高洁。
  • 玄真子:指隐居的高人或道士。

典故解析:

  • 莲花与桂影:莲花常被视作清白、高洁的象征,而桂花则是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花卉,二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清溪:指清澈的溪水,常用以象征隐士的栖居之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龙,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在病中写下此作,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与个人境遇的无奈,借用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和乡侯灯夕六首》通过对火光、莲花、桂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榾柮通红未辟寒”引入,火光的红亮与寒意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困顿。接着,诗人提到病身如囚山,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虽然与朋友们同乐,但诗人似乎在欢愉中感到无关,表现出一种旁观者的无奈。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一种优美的意象,一瞬间莲花盛开、桂影摇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瞬息万变。最后,诗人提到隐士,寄托了对追求自由与清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榾柮通红未辟寒:火光明亮但仍感到寒冷,象征生活的艰辛。
  2. 病身无异着囚山:生病的状态让人感觉如同被囚禁,表达了无奈与孤独。
  3. 俊游与众聊同乐:与朋友们共度欢乐时光,但自己内心却感到隔离。
  4. 欢事于侬了不关:对欢愉的事物感到无动于衷,反映出内心的空虚。
  5. 一霎莲华开陆地:突然的美丽瞬间,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6. 十分桂影洗瀛寰:桂影明亮,洗净了整个世界,体现了美的普遍性。
  7. 朝家若访玄真子:提到隐士,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8. 知在清溪第几湾:询问隐士的去处,象征隐士的遥远与不可得。

修辞手法:

  • 比喻:病身比作囚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身心苦闷。
  • 拟人:火光与寒意的对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自然意象抒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榾柮: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温暖的渴望。
  • 莲华:象征着纯洁、美好与希望。
  • 桂影:代表高洁与理想的生活。
  • 清溪:隐喻宁静与避世的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榾柮”指的是什么?
    A. 茶叶
    B. 柴火
    C. 花朵
    D. 水

  2.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A. 俊游与众聊同乐
    B. 病身无异着囚山
    C. 一霎莲华开陆地
    D. 朝家若访玄真子

  3. 诗中“清溪”象征什么?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生活
    C. 纷扰的人生
    D. 冷漠的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境遇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描绘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李白在孤独主题上的表现:
    • 刘克庄更多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的渴望,
    • 李白则是通过酒与自然来抒发情感,体现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