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暑一首》

时间: 2025-01-06 08:37:21

南州四月气如蒸,却忆吴中始卖冰。

绿浦游船常载妓,画廊浴鼓或随僧。

梦过水榭闻凉笛,身在山房伴晓灯。

怊怅乌丝栏上笔,蓬窗学写字如蝇。

意思解释

乍暑一首

原文展示

南州四月气如蒸,却忆吴中始卖冰。
绿浦游船常载妓,画廊浴鼓或随僧。
梦过水榭闻凉笛,身在山房伴晓灯。
怊怅乌丝栏上笔,蓬窗学写字如蝇。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四月,天气如同蒸炉般闷热,而我却想起吴中(江南地区)刚开始卖冰的情景。
绿水环绕的游船上,常常载着歌妓,而画廊里,浴鼓声中或有和尚的身影。
梦中经过水边的亭榭,听到了凉爽的笛声;此时我身在山中的房间,伴着晨灯。
我怅然若失,乌丝栏上写字的笔,窗前学着写字却像蝇子一样乱飞。

注释

  • 南州:指的是南方地区,尤其是气候湿热的地方。
  • 吴中:古代指江南地区,尤其是江苏一带,以水乡著称。
  • 绿浦:指水面绿意盎然的河流。
  • 游船:在水上行驶的船只,通常用于游玩。
  • 浴鼓:指的是一种乐器,多用于伴奏。
  • 凉笛:指的是清凉的笛声,给人带来凉爽的感受。
  • 乌丝栏:指的是用黑色丝线编成的栏杆,形象地描绘了写字的环境。
  • 如蝇:形容写字时心不在焉,字迹不整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阮溪,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生活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刘克庄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乍暑》成诗于宋代,正值南方四月的炎热时节,诗人通过回忆吴中卖冰的情景,表达了对清凉的渴望与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南方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乍暑》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夏日酷热的感受与对往昔清凉时光的怀念。首句“南州四月气如蒸”直接点出夏季的炎热,使读者感受到那种闷热的气息。接着诗人忆起吴中开始卖冰的情景,反映了他对于清凉的渴望和对旧日生活的追忆。

在中间的两句中,描绘了绿水环绕的游船上载着歌妓,以及画廊中的和尚,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生活图景。诗中的“梦过水榭闻凉笛”则转入梦境,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清凉的渴望与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怊怅乌丝栏上笔,蓬窗学写字如蝇”则表现了诗人在酷热中写字的无奈与困惑,情感上显得怅惘而无奈,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州四月气如蒸:直接描绘南方四月的炎热气候,生动形象。
  2. 却忆吴中始卖冰: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清凉的怀念。
  3. 绿浦游船常载妓:描绘水乡生活的繁华与热闹。
  4. 画廊浴鼓或随僧:展现艺术氛围与宗教文化的交融。
  5. 梦过水榭闻凉笛:梦境中渴望凉爽的体现。
  6. 身在山房伴晓灯:描绘诗人在山中独处的孤独感。
  7. 怊怅乌丝栏上笔:写字时的无奈与怅惘。
  8. 蓬窗学写字如蝇:表达写字时心不在焉的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气如蒸”与“始卖冰”的对比,突出炎热与清凉的矛盾。
  • 意象:如“凉笛”、“游船”等,构建出丰富的江南水乡画面。
  • 拟人:将写字比作“如蝇”,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酷热夏日的无奈和对清凉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南方的独特气候与人文风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州:象征炎热的夏日与南方的生活。
  • 吴中:代表着清凉、宁静的过往。
  • 游船:象征着乐趣与繁华的生活方式。
  • 凉笛:象征着清凉的渴望与抚慰。
  • 乌丝栏:代表着写作环境的复杂与内心的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吴中”代表哪个地区? A. 北方
    B. 江南
    C. 西部

  2. 填空题:诗人忆起吴中的情景是因为__

  3. 判断题:诗中写道“身在山房伴晓灯”是表达诗人的孤独感。 (对/错)

答案

  1. B
  2. 开始卖冰的情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感悟。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色表现对国家的忧虑,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刘克庄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