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书事三绝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昨收边讯云蝗入,近得京书报哨回。放得子陵归钓濑,还他高密上云台。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收到边境消息,说蝗虫入侵,最近从京城传回了战报。放下子陵的钓竿,让他回去,去高密的云台休息。
注释:
- 昨:昨天,指的是过去的时间。
- 边讯:边境消息,通常指与战争或动乱相关的情报。
- 云蝗:蝗虫,形容虫灾。
- 京书:京城的书信,指从京城发来的消息。
- 报哨:报告哨所的消息,通常与军事有关。
- 子陵:指的是古人钓鱼的隐士,寓意归隐。
- 高密:地名,可能指一处风景名胜。
- 云台:高台,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典故解析:
- 子陵:即指“子陵钓”,出自《史记》,讲的是隐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故事,子陵是隐士的象征。
- 云台:常作为高远境界的象征,表示一种超脱的生活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格质朴、深沉,常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蝗灾、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边境的蝗虫和京城的战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又通过提及子陵的钓鱼生活,体现了对和平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书事三绝》体现了刘克庄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边境的蝗虫和京城的战报,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对国家前景的担忧非常明显。诗的开头用“昨收边讯云蝗入”直接引入了紧张的背景,蝗虫的入侵象征着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的双重打击。接着,提及“京书报哨回”,更是加深了这种紧迫感,似乎战火已经蔓延至京城,给人以深深的忧虑。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提到“放得子陵归钓濑”,让人想起古代隐士悠然自得的生活。此处,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还他高密上云台”则更是将这种隐逸的理想推向了一个高远的境界,仿佛在告诫人们,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追求。
整首诗在忧虑与理想之间取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收边讯云蝗入:昨天收到的边境消息,提及蝗虫入侵,直接传达了社会动荡的紧迫感。
- 近得京书报哨回:刚刚从京城传来的消息,报告战事的情况,进一步加深了紧张的气氛。
- 放得子陵归钓濑:暗示诗人渴望逃避现实的困扰,追求隐逸生活。
- 还他高密上云台:将隐逸理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表现出对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蝗虫和战报象征着动荡与不安,而子陵和云台则象征着隐逸与高远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社会动荡中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内心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蝗虫:象征灾难与动乱。
- 战报:代表不安与战乱。
- 子陵:隐士的象征,代表追求宁静的生活。
- 云台:高远的境界,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蝗”指的是什么?
- A. 蝗虫
- B. 蜜蜂
- C. 蚂蚁
- D. 蟋蟀
-
“放得子陵归钓濑”中的“子陵”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隐士
- C. 商人
- D. 学者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自然
- B. 动荡与隐逸
- C. 爱情
- D. 友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书事三绝》的比较:
- 主题:两者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更为直接,刘克庄则通过隐逸的理想进行反思。
- 风格:杜甫的诗更为沉重,刘克庄则在忧虑中寻找逃避和理想的光芒。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