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辈次复热诗韵再次韵示之》

时间: 2024-09-19 21:48:15

蓐收何在渺层空,三伏炎蒸尚未中。

况复今宵无好月,不知底处有清风。

看云暮暮不为雨,畏日朝朝还自东。

忆昔给孤园里梦,褰裳觅路踏泥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蓐收何在渺层空,三伏炎蒸尚未中。
况复今宵无好月,不知底处有清风。
看云暮暮不为雨,畏日朝朝还自东。
忆昔给孤园里梦,褰裳觅路踏泥融。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蓐收在哪里呢?只觉得天空渺茫无边,三伏的炎热依旧没有消退。
更何况今晚没有明亮的月光,不知道何处会有清凉的风。
看着天上的云朵,日日夜夜并不见雨,怕是阳光每天还是朝东升起。
回忆往昔在孤独的园子里做梦,轻轻撩起衣裳寻找道路,踏着融化的泥土。

注释:

  • 蓐收:指秋天的收获,古代神话中为秋天的神。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三伏天。
  • 况复:更何况。
  • 不知底处:不知道在何处。
  • 褰裳:撩起衣裳,古代女子的行为。
  • 泥融:泥土融化,表明时节的变化。

典故解析:

“蓐收”与“秋”相关,古代常用来指代丰收的季节;“三伏”则是指夏季最热的时候,反映出作者对炎热天气的不满与无奈。诗中提到的“清风”象征着希望和解脱,反映出人在酷暑中的渴望与追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曾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炎夏时节,表现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敏感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酷暑和缺乏清风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蓐收何在”的疑问引入,表现出一种对秋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着通过“况复今宵无好月”的感叹,强调了夏夜的沉闷和无趣,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最后通过回忆“孤园里梦”的描写,传达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既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又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蓐收何在渺层空:表达对秋季的期待,感受到空虚与渺茫。
  2. 三伏炎蒸尚未中:描述夏季的炎热,强调其持久性。
  3. 况复今宵无好月:强调今夜月色的缺失,增加了诗的压抑感。
  4. 不知底处有清风:渴望清凉的风,却无从得知。
  5. 看云暮暮不为雨:云彩虽然在,但并不带来雨水,显示出无望的情绪。
  6. 畏日朝朝还自东:日复一日,太阳依旧东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无奈。
  7. 忆昔给孤园里梦: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增添了对比的情感。
  8. 褰裳觅路踏泥融:描绘出寻路的情景,表现出对生活的探索和对美好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气与情感结合,映衬内心的孤寂。
  • 对仗:如“况复今宵无好月”与“忆昔给孤园里梦”,形成对比。
  • 拟人:云与日的描绘,使自然现象赋予情感。

意象分析:

  • 蓐收:象征丰收与希望。
  • 三伏:象征炎热与压迫。
  • 清风:象征凉爽与心灵的慰藉。
  • 孤园:象征孤独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蓐收”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今宵无好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压抑
    C. 兴奋
    D. 平静

  3. 诗中提到的“泥融”意指什么? A. 雨水汇聚
    B. 温暖的阳光
    C. 融化的泥土
    D. 冰雪消融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同样通过月色表达思念。

诗词对比

  • 曾几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上都带有孤独与思念,但曾几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直接传达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