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柔桑陌
作者: 曾几 〔宋代〕
南陌绿成阴,园林正春老。
能令蚕事办,更遣鸮音好。
白话文翻译:
在南边的道路上,绿树成荫,园林里春天已渐渐成熟。
这时正是适合养蚕的季节,更可以听到鸮鸟的悦耳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陌:南边的小路。
- 绿成阴:绿树繁茂,形成阴影。
- 园林:指花园、果园等地方。
- 春老:春天渐渐成熟,表达春季的繁盛。
- 蚕事:养蚕的事情。
- 鸮音:指鸮鸟的叫声,鸮是一种夜行性鸟类,通常与宁静的夜晚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展示了宋代乡村生活的景象,反映了农耕文化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文,号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江西,后生活在福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曾几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浓厚的田园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养蚕的季节,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富足的向往。
诗歌鉴赏:
《柔桑陌》是一首描写春天乡村景象的诗作。诗的开头“南陌绿成阴”,生动描绘了一条绿树成荫的小路,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随着“园林正春老”的出现,诗人进一步引入了春天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繁盛与生机,园林中的花草树木皆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展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
接下来的“能令蚕事办”,诗人用“蚕事”这一具体的农事活动,增添了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感,同时也暗示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养蚕是一项传统的农村经济活动,诗人通过这一点,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与敬意。
最后一句“更遣鸮音好”,则在夜晚的宁静中,增添了一丝生动的气氛。鸮的叫声通常被视为夜晚的象征,诗人通过这句来表现出春夜的宁静与美好,仿佛在告诉读者,这样的夜晚是多么的宜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陌绿成阴:描绘了南边的小路被绿树覆盖,形成阴凉的场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园林正春老:园林里的植物在春天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暗示春天已经到了尾声,生机盎然。
- 能令蚕事办:此句直接提到养蚕,表明此时是适合养蚕的季节,体现了农事的繁忙。
- 更遣鸮音好:鸮的叫声在夜间响起,增添了夜晚的宁静气氛,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恬淡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成熟的状态,形象生动。
- 拟人:将“园林”描述为“正春老”,使其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具有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乡村春天的热爱,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陌:象征着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
- 绿阴: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繁茂。
- 园林:象征着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蚕事:代表着农村的勤劳与富饶。
- 鸮音:传达了夜晚的宁静与安详,增添了诗意的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陌”指的是哪里?
- A. 北边的小路
- B. 南边的小路
- C. 东边的小路
-
“园林正春老”中“春老”是什么意思?
- A. 春天结束
- B. 春天成熟
- C. 春天年轻
-
诗中提到的“鸮音”代表什么?
- A. 白天的声音
- B. 夜晚的声音
- C. 春天的声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春晓》相比,曾几的《柔桑陌》更为细腻地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而《春晓》则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来临和自然的美好。两首诗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是自然的呼唤,后者则是乡村生活的诗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