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1-04 10:56:26

饭了纵闲适,杖屦涉晴昼。

时物破百感,环山献明秀。

承宇茂芳桂,追凉风细逗。

摘果靡惮劳,聊用引稚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杂诗九十首 曹勋 〔宋代〕

饭了纵闲适,杖屦涉晴昼。 时物破百感,环山献明秀。 承宇茂芳桂,追凉风细逗。 摘果靡惮劳,聊用引稚幼。

白话文翻译:

饭后享受着闲适,拄着拐杖在晴朗的白天漫步。 周围的景物触发了许多感慨,环绕的山峦展现出明媚的秀丽。 在屋檐下茂盛的芳桂树下,追逐着凉风的细小逗留。 摘取果实不惧劳累,只是为了逗引年幼的孩子。

注释:

  • 饭了:指饭后。
  • 纵闲适:尽情享受闲适。
  • 杖屦:拄着拐杖。
  • 涉晴昼:在晴朗的白天漫步。
  • 时物:周围的景物。
  • 破百感:触发了许多感慨。
  • 环山:环绕的山峦。
  • 献明秀:展现出明媚的秀丽。
  • 承宇:在屋檐下。
  • 茂芳桂:茂盛的芳桂树。
  • 追凉风:追逐着凉风。
  • 细逗:细小逗留。
  • 摘果:摘取果实。
  • 靡惮劳:不惧劳累。
  • 聊用:只是为了。
  • 引稚幼:逗引年幼的孩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创作的一系列诗作之一,反映了他在山中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山居生活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文人多有隐居山林的倾向,曹勋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首句“饭了纵闲适,杖屦涉晴昼”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饭后拄杖漫步,享受着晴朗白天的宁静。接着,“时物破百感,环山献明秀”表达了周围景物引发的感慨,以及山峦展现出的明媚秀丽。后两句“承宇茂芳桂,追凉风细逗”和“摘果靡惮劳,聊用引稚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屋檐下茂盛的芳桂树下追逐凉风的情景,以及摘取果实逗引孩子的生活细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饭了纵闲适,杖屦涉晴昼”:诗人饭后享受闲适,拄着拐杖在晴朗的白天漫步,展现了悠闲的生活状态。
  2. “时物破百感,环山献明秀”:周围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许多感慨,环绕的山峦展现出明媚的秀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3. “承宇茂芳桂,追凉风细逗”:在屋檐下茂盛的芳桂树下,诗人追逐着凉风的细小逗留,描绘了诗人享受自然凉爽的情景。
  4. “摘果靡惮劳,聊用引稚幼”:诗人不惧劳累地摘取果实,只是为了逗引年幼的孩子,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拟人:“环山献明秀”中的“献”字赋予了山峦以人的行为,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饭了纵闲适,杖屦涉晴昼”中的“饭了”与“杖屦”,“纵闲适”与“涉晴昼”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杖屦”、“环山”、“芳桂”、“凉风”、“摘果”等,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山居生活画面。
  • 文化内涵:“芳桂”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这里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生活细节? A. 饭后散步 B. 欣赏山景 C. 摘果逗孩子 D. 以上都是
    2. 诗中“环山献明秀”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感慨 B. 对山居生活的热爱 C. 对都市生活的厌倦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题西林壁》、王维的《山居秋暝》,这些诗作都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诗词对比:与曹勋的这首诗相比,苏轼的《题西林壁》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感受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曹勋诗集》、《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