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

时间: 2025-01-01 12:58:37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天 邵雍 〔宋代〕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白话文翻译:

遥望千里之外的南山与华山,两山之间有人修行。田间禾黍摇曳,静谧中禽鸟与鱼儿悠闲相伴。美景尽展于外,虚名却不显露。言语无心,自认为羲皇上人正归来。

注释:

  • 南山、华山:均为中国著名山脉,此处象征远方的景致。
  • 修:修行,指隐居或修炼。
  • 禾黍交搔:形容田间禾黍随风摇曳的景象。
  • 静禽鱼相与闲:形容环境宁静,禽鸟与鱼儿悠闲自得。
  • 虚名不显落:指不追求外在的名声。
  • 羲皇:指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圣王,此处象征高洁的隐士。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观天》描绘了诗人遥望远山时的所思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山与华山的壮丽景象,以及田间禾黍和静谧的禽鱼,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的“虚名不显落”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而“自谓羲皇正却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高洁的形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千里南山对华山”,以远望的视角拉开全诗的序幕,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
  • “二山中有修”,暗示了山中隐士的存在,为后文的隐逸主题埋下伏笔。
  •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通过对田间景象和动物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宁静和谐的氛围。
  •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诗人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同时强调了对虚名的淡泊。
  •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最后一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自我认同。

意象分析:

  • 南山、华山:象征着远方的景致和隐逸的理想。
  • 禾黍、禽鱼:代表了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 羲皇:象征高洁的隐士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羲皇”指的是谁? A. 伏羲 B. 黄帝 C. 尧 D. 舜
  2.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来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A. 南山、华山 B. 禾黍、禽鱼 C. 好景、虚名 D. 语无心旨
  3. 诗中的“虚名不显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淡泊名利 C. 重视名声 D. 忽视名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邵雍的《观天》: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致,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禅意和空灵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