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丞相》

时间: 2025-01-08 02:42:59

昨丙辰年相魏公,当时克敌首归功。

何如手补西天漏,仍更神驱塞北空。

一隙暇时关国祚,十分重任赖忠臣。

天生贤佐兴王业,正看周诗六月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丙辰年相魏公,当时克敌首归功。
何如手补西天漏,仍更神驱塞北空。
一隙暇时关国祚,十分重任赖忠臣。
天生贤佐兴王业,正看周诗六月中。

白话文翻译:

去年丙辰年,魏公担任丞相,那时他打败敌人、首功在身。
如果能够亲手修补西天的漏斗,依然能将神灵驱赶回塞北空中。
短暂的空闲时间里关乎国家的命运,十分重大的责任依赖忠诚的臣子。
天生的贤才辅佐王业,正应当在周朝诗歌的六月中寻找。

注释:

  • 丙辰年:指的是中国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这里特指一特定的年份。
  • 魏公:此处指的是历史上某位丞相,具体身份未明,可能是指魏国的丞相。
  • 西天漏:比喻国家或政权的缺陷,修补它可以使国家更为稳固。
  • 塞北空:指北方的空旷之地,暗指敌人被驱逐或消失的状态。
  • 关国祚:指关乎国家的命运或未来。
  • 贤佐:指贤良的辅佐者。
  • 周诗六月中:指的是古代周朝的诗歌,强调历史典范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势卿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政治局势的关注及对忠臣良将的赞美。他的诗风常以风趣、机智见长,善于用典。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魏公的赞美,传达出对忠诚与贤良之士的渴望,反映了当时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寿丞相》是一首充满政治理想的诗作,诗中通过赞美魏公的功绩,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首句“昨丙辰年相魏公”将时间和人物一一交代,设定了诗的背景。紧接着的“何如手补西天漏”,则引入了一种比喻,暗喻国家的缺陷需要有能力的人去修补,这样的呼唤不仅是对魏公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所有忠良之士的期待。

诗中提及“一隙暇时关国祚”,强调了在关键时刻,国之重任往往寄托在忠臣身上,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最后一句“正看周诗六月中”则从历史的角度呼应,暗示历史上贤能之者的出现总能帮助国家走向繁荣,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丙辰年相魏公”:提到公元某年,魏公的功绩引入全诗。
    • “当时克敌首归功”:强调魏公在当时所取得的胜利和荣誉。
    • “何如手补西天漏”:引发对国家缺陷的关注,表现出对政治的责任感。
    • “仍更神驱塞北空”:希望能够驱赶敌人,恢复国家的安宁。
    • “一隙暇时关国祚”:短暂的时间里,国家的命运悬而未决。
    • “十分重任赖忠臣”:强调忠诚的臣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 “天生贤佐兴王业”:贤良之士是国家兴盛的关键。
    • “正看周诗六月中”:借古代周诗的例子,强调历史的启示和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西天漏”用来形容国家的缺陷。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富有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中心思想是强调忠臣的重要性,以及对贤良政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希望。

意象分析:

  • “西天漏”:象征国家的危机与缺陷。
  • “塞北空”:象征敌人的消失和国家的安宁。
  • “忠臣”:象征国家的希望和力量,是维护国家根基的关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魏公”指的是哪一年? A) 辛丑年
    B) 丙辰年
    C) 戊戌年

  2. 诗中提到的“西天漏”是指什么? A) 国家繁荣
    B) 国家缺陷
    C) 国家战争

  3.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了什么? A) 爱情
    B) 忠臣的重要性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丙辰年
  2. B) 国家缺陷
  3. B) 忠臣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忠诚和国家的关注。
  • 杜甫《春望》:在国家动荡中展现诗人的忧国之情。

诗词对比

  • 《寿丞相》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表现出对国家与政治的思考,但一个偏重于忠臣的赞美,另一个则多表达个人豪情与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文学与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