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时间: 2025-01-08 02:31:33

群盗常山蛇势如,一偷捕获十偷挟。

十偷行赂一偷兔,百姓如何柰得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盗常山蛇势如,一偷捕获十偷挟。
十偷行赂一偷兔,百姓如何柰得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盗贼猖獗的情景,常常像毒蛇一样令人恐惧。一个盗贼抓住了十个偷东西的贼,十个贼又贿赂一个贼来偷捕兔子。那么,百姓又该如何应对这些盗贼呢?

注释

  • 群盗:指一群盗贼。
  • 常山:此处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暗指盗贼的活动范围。
  • 蛇势如:形容盗贼的势力如同毒蛇般凶猛。
  • 一偷捕获十偷挟:一个盗贼抓住十个贼,形容盗贼之间互相勾结或争斗。
  • 十偷行赂:十个贼用贿赂来交换利益。
  • 百姓如何柰得渠:百姓又该如何应对这些盗贼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他的诗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盗贼横行,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盗贼横行的愤怒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盗贼的横行如同蛇一般令人畏惧。诗中通过“偷”字的重复,强调了盗贼之间的勾心斗角,揭示了社会的混乱与不公。尤其是“百姓如何柰得渠”,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普通百姓无奈处境的同情,也隐含着对当权者的不满。整首诗在短短几句中,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敏锐思考,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塑造出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群盗常山蛇势如”:以“蛇”比喻盗贼,突显其凶狠、狡诈。
    • 第二联“一偷捕获十偷挟”:暗示盗贼之间的勾结与互相利用。
    • 第三联“十偷行赂一偷兔”:揭示了贿赂在盗贼之间的普遍现象。
    • 第四联“百姓如何柰得渠”:发出对百姓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盗贼比作毒蛇,生动形象地表现其危险性。
    • 对比:一偷与十偷的对比,强调了盗贼的数量与影响。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加强了诗歌的情感冲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盗贼横行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意象分析

  • :象征凶狠与狡诈,暗示盗贼的阴险。
  • :反复出现,强调社会的混乱与道德的沦丧。
  • 百姓:代表普通人民,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动物比喻盗贼? A. 狼
    B. 蛇
    C. 虎
    D. 猫

  2. 诗中最后一句“百姓如何柰得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开心
    D. 疑惑

答案

  1. B. 蛇
  2.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描绘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 白居易的《卖炭翁》: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兵车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深刻描绘,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对盗贼行为的具体描写,而杜甫则着重于战争对百姓造成的破坏。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