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五十二 曹勋 〔宋代〕
三春群卉盛,在花茂与残。 好花正秾丽,不作十日看。 蓓嫩便须赏,开时惟可叹。 继自喜新绿,吾心常并观。
白话文翻译:
春天里,各种花木茂盛,有的花开得正艳,有的已经凋残。 美丽的花朵正盛开得艳丽,但不会持续十天让人欣赏。 花蕾初绽时便应欣赏,花开时只能感叹其短暂。 随后我欣喜于新绿的出现,我的心常与之共同观赏。
注释: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
- 群卉:各种花草。
- 秾丽:形容花木茂盛、美丽。
- 蓓嫩:指花蕾初绽时的嫩绿状态。
-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绿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选自《山居杂诗九十首》,反映了作者隐居山林时的生活感受和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隐居山林时所作,通过对春天花木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花木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三春群卉盛,在花茂与残”一句,概括了春天的景象,既有花开茂盛的美丽,也有花残凋零的哀愁。“好花正秾丽,不作十日看”表达了花朵美丽却短暂的无奈。而“蓓嫩便须赏,开时惟可叹”则进一步强调了欣赏花蕾初绽的喜悦和花开即逝的遗憾。最后,“继自喜新绿,吾心常并观”则转向对新绿的喜爱,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循环不息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春群卉盛,在花茂与残”:春天里,各种花草茂盛,有的花开得正艳,有的已经凋残。
- “好花正秾丽,不作十日看”:美丽的花朵正盛开得艳丽,但不会持续十天让人欣赏。
- “蓓嫩便须赏,开时惟可叹”:花蕾初绽时便应欣赏,花开时只能感叹其短暂。
- “继自喜新绿,吾心常并观”:随后我欣喜于新绿的出现,我的心常与之共同观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花茂与残”、“蓓嫩便须赏,开时惟可叹”等对比,突出了花朵美丽与短暂的矛盾。
- 拟人:“吾心常并观”将心与自然景象拟人化,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花木变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对生命循环不息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卉:春天的各种花草。
- 秾丽:形容花木茂盛、美丽。
- 蓓嫩:花蕾初绽时的嫩绿状态。
- 新绿:春天新长出的绿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三春群卉盛”中的“三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三个月 B. 三种春天的花 C. 春天的三个地方 D. 春天的三种景象
-
诗中“好花正秾丽,不作十日看”表达了什么? A. 花朵美丽但短暂 B. 花朵美丽且持久 C. 花朵不美丽但持久 D. 花朵不美丽且短暂
-
诗中“蓓嫩便须赏,开时惟可叹”中的“蓓嫩”指的是什么? A. 花蕾初绽时的嫩绿状态 B. 花蕾成熟时的状态 C. 花蕾凋谢时的状态 D. 花蕾未绽时的状态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中春夜的静谧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曹勋的这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而曹勋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详细解析,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