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旨军前讲和得回》

时间: 2025-01-07 18:38:13

仗节亲宣诏语还,敢期幼稚得重看。

铁衣冷挂龙鳞静,宝剑高藏玉彘寒。

兵甲从今挽河水,儿孙力与复儒冠。

清闲放意山林下,老援何能更据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被旨军前讲和得回 曹勋 〔宋代〕 仗节亲宣诏语还,敢期幼稚得重看。 铁衣冷挂龙鳞静,宝剑高藏玉彘寒。 兵甲从今挽河水,儿孙力与复儒冠。 清闲放意山林下,老援何能更据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手持符节,亲自传达了和谈的诏令归来,没想到还能再次见到年幼的孩子们。铁甲冰冷地挂着,龙鳞般的铠甲静止不动,宝剑高高收藏,玉制的剑鞘透着寒气。从今以后,兵器将像河水一样被收回,儿孙们将努力恢复儒生的冠冕。在山林中清闲地放纵心意,老去的我怎能再骑马征战。

注释:

字词注释:

  • 仗节:手持符节,代表皇帝的使者。
  • 宣诏语:传达皇帝的诏令。
  • 铁衣:铁制的盔甲。
  • 龙鳞:比喻铠甲上的鳞片。
  • 宝剑:象征武力的剑。
  • 玉彘:玉制的剑鞘。
  • 挽河水:比喻收回兵器。
  • 复儒冠:恢复儒生的身份和地位。
  • 老援:老去的我。
  • 据鞍:骑马征战。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作者作为使者传达和谈诏令后的感受和未来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和谈后的社会氛围和作者的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作者被派遣为使者,前往军前传达和谈诏令后归来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作为使者传达和谈诏令后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诗中“铁衣冷挂龙鳞静,宝剑高藏玉彘寒”一句,以冷峻的意象象征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而“兵甲从今挽河水,儿孙力与复儒冠”则展望了未来,希望兵器被收回,儿孙们能够恢复儒生的身份和地位,过上和平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仗节亲宣诏语还,敢期幼稚得重看。
    • 作者手持符节,亲自传达了和谈的诏令归来,没想到还能再次见到年幼的孩子们。
  2. 铁衣冷挂龙鳞静,宝剑高藏玉彘寒。
    • 铁甲冰冷地挂着,龙鳞般的铠甲静止不动,宝剑高高收藏,玉制的剑鞘透着寒气。
  3. 兵甲从今挽河水,儿孙力与复儒冠。
    • 从今以后,兵器将像河水一样被收回,儿孙们将努力恢复儒生的冠冕。
  4. 清闲放意山林下,老援何能更据鞍。
    • 在山林中清闲地放纵心意,老去的我怎能再骑马征战。

修辞手法:

  • 比喻:“铁衣冷挂龙鳞静”中,龙鳞比喻铠甲上的鳞片。
  • 对仗:“铁衣冷挂龙鳞静,宝剑高藏玉彘寒”中,铁衣与宝剑,冷挂与高藏,龙鳞静与玉彘寒,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后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衣:象征战争和武力。
  • 龙鳞:比喻铠甲上的鳞片,象征武力的威严。
  • 宝剑:象征武力和战争。
  • 玉彘:玉制的剑鞘,象征和平和安宁。
  • 挽河水:比喻收回兵器,象征和平的到来。
  • 复儒冠:恢复儒生的身份和地位,象征文化和教育的复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铁衣冷挂龙鳞静”中的“龙鳞”比喻什么? A. 铠甲上的鳞片 B. 龙的鳞片 C. 铁甲的冷峻 D. 宝剑的锋利

  2. 诗中“兵甲从今挽河水”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兵器将被收回 B. 河水将被兵器污染 C. 兵器将被河水冲走 D. 兵器将被河水淹没

  3. 诗中“老援何能更据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老去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和戎诗》:反映了宋代和谈后的社会氛围和作者的个人感受。
  • 《和平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诗词对比:

  • 《和戎诗》与《和平颂》:两首诗都反映了宋代和谈后的社会氛围和作者的个人感受,但《和戎诗》更侧重于对和平的渴望,而《和平颂》更侧重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理解曹勋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