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九》

时间: 2025-01-10 10:24:50

到处残杨不曳蝉。

曲江风貌忆芳莲。

金尊檀板黯琼筵。

修竹凝香吹彩蕊,画炉沉水袅余烟。

别来谁道不如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九》
作者: 赵文漪

到处残杨不曳蝉。
曲江风貌忆芳莲。
金尊檀板黯琼筵。
修竹凝香吹彩蕊,
画炉沉水袅余烟。
别来谁道不如年。

白话文翻译

到处都是残破的杨树,蝉声已不再响起。
曲江的风景让我怀念那美丽的莲花。
金色的酒杯和檀香的乐器,映衬出这黯淡的琼筵。
修竹散发着清香,轻风拂动着五彩的花蕊,
画炉中的沉水,袅袅的香烟缭绕不散。
自从分别以来,谁还说这一切不如往年呢?

注释

  • 残杨: 残破的杨树,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衰败。
  • 曲江: 指的是地名,曲江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常与美丽的景色和诗情画意相关。
  • 芳莲: 美丽的莲花,象征着优雅和纯洁。
  • 金尊檀板: 金色的酒杯和檀香的乐器,描绘了宴会的奢华和雅致。
  • 琼筵: 美好的宴席,常指高雅的聚会。
  • 修竹: 形容高耸的竹子,寓意清雅和坚韧。
  • 余烟: 香烟缭绕,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典故解析

“曲江风貌”常被用来指代古代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象征着文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的寄托。诗中的“别来谁道不如年”,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情感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文漪,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她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常常寄情于景,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怀旧的时期,诗人以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为主题,表达了对朋友和美好时光的思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九》展现了赵文漪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开篇以“残杨不曳蝉”引入,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衰败,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然而,接下来的“曲江风貌忆芳莲”则透出一丝温暖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曲江美景和莲花的追忆,唤起了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

随着诗句的展开,“金尊檀板黯琼筵”描绘出一个奢华而又略显孤寂的宴会场景,似乎在暗示着繁华背后的寂寞与无奈。紧接着,诗人用“修竹凝香吹彩蕊”来表达自然的美好,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使生活中有失落,但美的事物依然存在,值得人们去珍惜。

最后一联“别来谁道不如年”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勇敢面对未来。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到处残杨不曳蝉”:描绘了一个萧瑟的秋季景象,强调时间的流逝。
    • “曲江风貌忆芳莲”:通过回忆美好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金尊檀板黯琼筵”:描绘了一个奢华但略显孤独的聚会场景。
    • “修竹凝香吹彩蕊”:表现了自然之美,传达出生机与希望。
    • “画炉沉水袅余烟”: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沉浸在香气之中。
    • “别来谁道不如年”: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当下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尊檀板”比喻奢华的生活。
    • 拟人: “余烟袅袅”使烟雾有了生命的感觉。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添了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思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意象分析

  • 残杨: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芳莲: 代表着美好与纯洁,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 金尊檀板: 象征着奢华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 修竹: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余烟: 代表着宁静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残杨”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自然的美丽
    • B. 时间的流逝
    • C. 诗人的心情
  2. “曲江风貌忆芳莲”中的“芳莲”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纯洁与美好
    • C. 奢华与孤独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怀念与珍惜
    • C. 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文漪的《浣溪沙 其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而赵文漪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示了更为广阔的生活感悟。两者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