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浣溪沙 其十 画
作者: 董俞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簏簌晴窗花影垂。新茶泼雨泻缥瓷。偶拈银管蘸琉璃。青簇晚山轻似髻,绿浮春水细于丝。江南小景胜徐熙。
白话文翻译:
窗外晴天的花影轻轻垂落,刚泡好的新茶在雨中洒落到青色的瓷器上。我偶尔拿起银管来蘸取琉璃般的色彩。青色的晚山轻盈如同发髻,绿色的春水细如丝线。这样的江南小景,胜过了徐熙的画作。
注释:
- 簏簌: 形容花影摇曳的样子。
- 泼雨: 指雨水洒落,形容新茶与雨水的交融。
- 缥瓷: 一种淡青色的瓷器,常用于形容精致的器物。
- 银管: 指用来蘸色彩的工具,可能是银制的笔。
- 琉璃: 形容色彩明亮如同琉璃的美丽。
- 青簇: 形容青色的山峦重叠。
- 细于丝: 形容春水轻盈细腻。
- 江南小景胜徐熙: 指江南的风光胜过著名画家徐熙的画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俞,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水乡风光如画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 其十 画》是一首清新婉约的词作,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和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开篇通过“晴窗花影垂”描绘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花影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接着,新茶在雨中与瓷器相映成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接下来的“偶拈银管蘸琉璃”则展现了作者的艺术创作过程,仿佛在说他用心去描绘眼前的美景。
诗的后半部分,青色的晚山被比作发髻,春水细如丝,这种形象化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江南的柔美与细腻。最后一句“江南小景胜徐熙”更是将江南的自然美与画家的艺术作品相对比,表现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自豪与赞美。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江南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簏簌晴窗花影垂: 描述窗外阳光明媚时,花影轻轻垂落的画面。
- 新茶泼雨泻缥瓷: 新茶与雨水交融,洒落在淡青色的瓷器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偶拈银管蘸琉璃: 作者偶尔拿起银管,蘸取亮丽的色彩,暗示创作的灵感与过程。
- 青簇晚山轻似髻: 晚山的青色层峦叠嶂,形象比喻为轻盈的发髻,表现出自然之美的柔和。
- 绿浮春水细于丝: 春水如丝线般细腻,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柔美。
- 江南小景胜徐熙: 最后以江南的自然景色对比著名画家徐熙的作品,表现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例如“晚山轻似髻”,将晚山比作发髻,生动形象。
- 对仗: “青簇晚山”和“绿浮春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 花影的“垂”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窗: 代表明亮、温暖的生活环境。
- 新茶: 象征生活的清新与雅致。
- 银管: 代表艺术创作的工具,暗示创作过程的乐趣。
- 晚山、春水: 自然的意象,体现江南风光的秀丽与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 a) 李白
b) 杜甫
c) 董俞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新茶与什么交融? a) 夕阳
b) 雨水
c) 风
d) 雪 -
“青簇晚山轻似髻”中比喻了什么? a) 晚山如发髻
b) 晚山如波浪
c) 晚山如云彩
d) 晚山如花朵
答案:
- c) 董俞
- b) 雨水
- a) 晚山如发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浣溪沙》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浣溪沙》 (苏轼): 描写江南春景,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通过水景与月光的描绘,展现出清幽的江南夜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