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耽寂投初地,山深昼不哗。
世情原水叶,吾道岂空华。
萝径秋多雨,松门晚掩霞。
偶从诸佛子,趺坐演三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沉浸在寂静之中,身处深山,白天却没有喧闹的声音。世间的情感就像水面上的叶子,难以把握,我的道理又岂是浮华的表象?秋天的山间小路多了雨水,松树的门口在傍晚时分遮掩着霞光。偶尔与众多佛门的弟子们一起,盘腿坐下,讲演佛法。
注释:
- 耽寂:沉迷于寂静的境地。
- 投初地:置身于最初的、原始的土地。
- 世情:世俗的情感与事物。
- 原水叶:原本的水面上漂浮的叶子,象征着世事的浮华。
- 空华:空洞的繁华,指没有实质的华丽。
- 萝径:藤萝缠绕的小路。
- 松门:松树的门口,象征着隐逸的环境。
- 趺坐:盘腿而坐。
- 演三车:讲解佛教的教义,三车是佛教中传法的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荣清,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关注自然与内心的修养。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道教和佛教的理解,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于山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佛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寻求内心安宁的心境。
诗歌鉴赏:
荣清的《雪浪庵与恩公谈禅》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耽寂投初地”即表明了诗人对寂静的向往与沉浸,描绘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接下来“山深昼不哗”,更是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世情原水叶,吾道岂空华”一联,诗人巧妙地用水面上的叶子比喻世间的情感与浮华,表明自己对这些世俗情感的不屑与超然,反而更加珍视内心的真实与追求的道理。接下来的描写“萝径秋多雨,松门晚掩霞”,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意境与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佛门弟子们一起“趺坐演三车”,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思考与传播,表达了他与众同修的心灵契合。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世俗和道理的深刻理解,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思想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耽寂投初地:沉迷于寂静,身处于原始的土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山深昼不哗:深山之中,日间没有喧闹,强调了环境的宁静。
- 世情原水叶:世间的情感如同水面上的叶子,象征着浮华与难以把握。
- 吾道岂空华:我的道理岂是空洞的繁华,表达了对真实道理的追求。
- 萝径秋多雨:秋天的小路上多了雨水,描绘出自然的景象。
- 松门晚掩霞:松树的门口在黄昏时分遮掩着霞光,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偶从诸佛子:偶尔与佛门弟子们相聚。
- 趺坐演三车:盘腿坐下,讲演佛法,表现了诗人与佛教的亲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情比作水面上的叶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松门晚掩霞”对“萝径秋多雨”,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超脱世俗的浮华,展现了诗人对道理的追求和对佛教教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耽寂:象征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世情:象征世俗的情感与诱惑。
- 萝径:代表自然与隐逸的生活。
- 松门:象征着修行与静谧的环境。
- 三车:象征佛教教义的传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荣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世情原水叶”意指什么?
- A. 真实的情感
- B. 浮华与难以把握的世俗情感
- C. 自然的美好
- D. 佛教的教义
-
“趺坐演三车”中的“三车”指的是什么?
- A. 三种生活方式
- B. 三种佛教教义
- C. 三种自然景象
- D. 三种哲理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自然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主题不同,但也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荣清的这首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