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观浴佛》
时间: 2024-12-29 20:0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八日佛诞辰,宝华幢盖纷天人。
金盆兰水香馥郁,弱罗争浴梵王身。
我闻紫金光丈六,庄严相好称具足。
周遍毗卢亘十方,本然清净何烦浴。
众生心佛等非殊,四大由来非我躯。
安得菩提功德水,涤除阴浊现尼珠。
佛说无生亦无灭,洗尘洗体劳分别。
乘权应化尽虚空,海水无边月一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八日佛诞辰的盛况,天上的宝华幢盖纷纷降临。金盆里盛着兰水,香气扑鼻,众人争相为佛沐浴。我听说佛身上散发出紫金光芒,庄严的相貌具足完美。此光遍布整个世界,佛的本性本然清净,何必费心沐浴呢?众生的心与佛并无差异,四大皆空,非我身躯。如何能得到菩提的功德水,洗净尘垢显现出明珠?佛说无生无灭,洗去尘埃和身体的烦恼何必劳心。乘着方便之法应化于虚空,海水无边,月光普照一切。
注释
- 四月八日:指佛陀释迦牟尼的诞辰。
- 宝华幢盖:指盛大的佛教庆典中装饰用的华盖。
- 金盆兰水:用兰花浸泡的香水,用于沐浴佛像。
- 梵王:指佛教中的天王,代表最高神灵。
- 紫金光:象征佛的圣光,光辉灿烂。
- 毗卢:指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的圆满。
- 菩提功德水:指能够洗净心灵和身体的佛法智慧。
- 众生心佛等非殊:指众生的心性与佛性本质上是相同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荣清,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佛教的信仰与思考,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四月八日佛诞辰这一天,表达了对佛教节日的崇敬和对佛教理念的理解。诗中通过描绘沐浴佛像的盛况,表现了信众对佛的敬仰和对佛教教义的认同。
诗歌鉴赏
荣清的《四月八日观浴佛》是一首充满佛教思想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佛诞辰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宝华幢盖纷天人”描绘了佛诞辰的盛大场面,体现了佛教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接着,通过“金盆兰水香馥郁”的细腻描写,营造了一个祥和而神圣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紫金光丈六”,不仅描绘了佛的庄严形象,也象征着佛教教义的光辉。作者通过“本然清净何烦浴”的反思,表达了对沐浴这一仪式的超越理解,认为佛的本性是清净的,众生的心灵与佛无异。
在后半部分,作者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众生心佛等非殊,四大由来非我躯”,强调了众生的平等和无我之道。最后通过“无生亦无灭”的教义,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教理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节日庆典的图景,更是一种对生命、存在与信仰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月八日佛诞辰:指出特定的日子,设定了诗歌的时间背景。
- 宝华幢盖纷天人:描绘了佛诞辰的盛大场面,给人以庄重的感觉。
- 金盆兰水香馥郁:用香水沐浴佛像,象征着对佛的尊敬。
- 弱罗争浴梵王身:形象地表现了信徒们热切追随佛教信仰的热情。
- 我闻紫金光丈六:对佛的光辉形象的描写,突显其神圣。
- 庄严相好称具足:佛的相貌完美,体现佛教理想。
- 周遍毗卢亘十方:佛的教义遍及世界,具有普遍性。
- 本然清净何烦浴:反思沐浴的意义,突显佛的清净本性。
- 众生心佛等非殊:强调众生平等,佛性相同。
- 四大由来非我躯:提出无我思想,反映佛教哲学。
- 安得菩提功德水: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 洗尘洗体劳分别:洗去心灵和身体的尘埃,反映烦恼与分别。
- 乘权应化尽虚空:佛教的应机之法,体现了灵活性。
- 海水无边月一切:象征着无尽的慈悲与光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众生心佛等非殊”,将众生的心与佛的心进行比喻,强调其本质的平等。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如“无生亦无灭,洗尘洗体”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紫金光”象征佛的智慧和光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佛教的哲学观念,尤其是无我、平等和清净的思想。通过描绘佛诞辰的盛况,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崇敬,同时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华幢盖:象征着神圣与崇高的仪式感。
- 金盆兰水:代表着清净和芳香,象征着对佛的尊敬。
- 紫金光:象征佛的智慧与光辉。
- 菩提功德水:代表解脱与纯净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四月八日指的是哪位佛陀的诞辰? A. 释迦牟尼
B. 阿弥陀佛
C. 文殊菩萨
D. 观音菩萨 -
“众生心佛等非殊”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佛与众生有差别
B. 众生与佛性本质相同
C. 众生无法成佛
D. 众生心中无佛 -
诗中提到的“菩提功德水”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解脱
C. 物质享受
D. 权力
答案
- A. 释迦牟尼
- B. 众生与佛性本质相同
- B. 智慧与解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by 张若虚: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荣清的《四月八日观浴佛》更多地聚焦于佛教的思想和哲学,而李白则关注个体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两首诗都具有深刻的哲理,但展现方式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佛教文化与诗歌》
- 《明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