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天开图画》

时间: 2025-01-17 09:44:44

幽涧泻泠泠,千峰叠障屏。

晓云开混沌,远水接沧溟。

松影摇禅榻,苔衣上净瓶。

尘中梦不到,争欲买丹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涧泻泠泠,千峰叠障屏。
晓云开混沌,远水接沧溟。
松影摇禅榻,苔衣上净瓶。
尘中梦不到,争欲买丹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幽静的山涧流水潺潺,千山重叠如同屏障。清晨的云雾逐渐散去,远处的水面与苍茫的海连成一线。松树的影子摇曳在禅坐的榻上,苔藓覆盖着净瓶。身处尘世的人无法在梦中得到这样的境界,渴望以画作来捕捉这幅美景。

注释

  • 幽涧:指幽静的小山涧,暗示自然的宁静。
  • 泻泠泠:形容流水声清脆悦耳。
  • 千峰:形容山势雄伟,层峦叠嶂。
  • 障屏:如同屏风,挡住视线,增加了层次感。
  • 晓云:清晨的云雾,象征朦胧、神秘。
  • 混沌:指混沌未开的状态,形容云雾的模糊。
  • 接沧溟:形容远水与深海相连,具有辽阔感。
  • 松影:松树的影子,常与禅意联系在一起。
  • 禅榻:用来打坐的长椅,体现出诗人的修行生活。
  • 苔衣:苔藓覆盖,象征自然的纯净和岁月的流逝。
  • 净瓶:通常用于放置香水或花卉,象征清净、淡雅。
  • 尘中梦不到:指尘世的梦境无法达到这种境界。
  • 争欲买丹青:渴望以画作来记录这幅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元肇,宋代著名僧人、诗人,以其高雅的诗风和深厚的禅理闻名。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融入了佛教哲理,展现了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在宋代,随着文化的繁荣,文人和僧侣越来越关注自然与内心的关系。释元肇在此背景下创作《径山天开图画》,可能是在一次山中游历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想要以诗歌记录下这一瞬间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开篇的“幽涧泻泠泠”用清脆的流水声引入,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山涧之中。接着“千峰叠障屏”则强调了山的雄伟,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画面。诗人在这里不仅在描绘景物,还在表达一种心灵的回归。

“晓云开混沌,远水接沧溟”则进一步把读者带入清晨的宁静,云雾的散去象征着心灵的觉醒,水的远望代表着广阔的心境。松树的影子摇曳在禅榻上,令人联想到禅宗的修行与内心的安宁。而“尘中梦不到,争欲买丹青”则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显示出一种渴望与失落的矛盾。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渗透着禅意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涧泻泠泠:描绘溪水的清脆悦耳,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2. 千峰叠障屏:山峰重重叠叠,像屏风一样,增加了空间感。
  3. 晓云开混沌:晨雾逐渐散去,象征着朦胧向清晰的转变。
  4. 远水接沧溟:远方的水面与深海相连,表达了视野的辽阔。
  5. 松影摇禅榻:松树的影子在禅榻上摇曳,体现出宁静的修行生活。
  6. 苔衣上净瓶:苔藓覆盖的净瓶,象征着岁月的洗礼与自然的纯净。
  7. 尘中梦不到:尘世的梦境无法抵达这种境界,表现出一种渴望。
  8. 争欲买丹青:渴望通过画作来捕捉美景,体现了对艺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屏风,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松影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幽涧泻泠泠,千峰叠障屏”展现出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在尘世中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 幽涧:象征清澈与宁静,展示了自然的美好。
  • 千峰:代表着高远与壮丽,传达了一种雄伟的气势。
  • 晓云:象征新的开始与觉醒,代表着希望和光明。
  • 松影:与禅意相联系,体现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 净瓶:象征纯净与雅致,反映出诗人追求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涧泻泠泠”描述的是哪种声音? A. 风声
    B. 雨声
    C. 水声
    D. 鸟声

  2. “晓云开混沌”中的“混沌”指的是什么状态? A. 清晰
    B. 模糊
    C. 明亮
    D. 暗淡

  3. 诗人通过画作来捕捉什么? A. 自然的美景
    B. 世俗的烦恼
    C. 内心的焦虑
    D. 亲人的思念

答案

  1. C. 水声
  2. B. 模糊
  3. A. 自然的美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与释元肇《径山天开图画》都有着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而释元肇则通过清晨的景象传达出一种觉醒与宁静的心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出不同的自然哲学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